66、淮王相招_无品通天侯无错字精校版下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6、淮王相招

第(2/3)页

浪静的。

        当地官员都是按部就班,没有做任何手脚。巡察使和学政更是避嫌,根本不参与进来,防止出现牵连。

        试题是京城来的,正副主考也是圣上亲点,只要扬州地面不出问题,任谁也挑不出扬州本地官员的差错,这也是一种正确的应对策略。

        考试已结束,正副主考会同各房考官就开始了阅卷,这跟院试不同了,也严格多了。

        又是八九天,特别是经过策论筛掉了大部分人。

        也就是因为这样,给了袁睿一个改革的机会,对这种连续考试形式开始变革,最后形成一关一关的筛选模式,这是后话。

        袁睿的前两天考试都是正常,没有大差错,也算进入了大名单。

        简单说,每个人的房号都是固定的,个人试卷先归集在一起。

        阅卷时,先对第一场试卷进行评阅,如果这中间发现有犯忌讳或者很差的试卷就会淘汰,后面的两场试卷根本就不阅了,这也是很多学子想不通为啥自己后面写的很好,却没有说法的的原因。

        所以第一场试卷阅完,足足淘掉了了七百多份试卷,也就是七百多人没机会了。

        第二场是公文,这一场,袁睿感觉还行,觉得不太难,毕竟都是制式题目。

        他没想到竟然淘汰了一千多人,很多人就是因为一个字,也有的单是一个格式,就全部否定了。可想而知,这中间的要求有多高,房师是多么严格。

        等到评阅策论的时候,整个学子试卷剩下的不到三百份。

        这中间又有讲究,先看审题,只要观点偏差,不管写得多么精彩,都是淘汰,这是方向。

        再有,要说清楚问题和思考,分析理解差了,偏了角度,论证就失去了意义。

        最后就是是否言之有物了,问题就在那里摆着,能想到是基本的,有思路有方法才是要考的,云天雾绕,空洞无物那就完了。

        能做各房考官的也不是白给的,都有自己的认知思考,你在那乱写胡说,直接就毙了。

        要说很巧,就是袁睿的策论正是副主考宋秋林亲自审阅的。

        本来扬州的副主考已经确定了杜绍刚,他也算是大学士朱繁涛推荐的人选,这次来扬州就是为了协助王为民,不说别的,至少在大方向要跟王为民一致。

        宋秋林本来是去青州,跟孟学士一起。在临出发之前,突然圣上下旨,对调了两人,搞得不但两人莫名其妙,连朝堂重臣都是满心疑惑。

        这要感谢朱夫子,自从看到袁睿那篇论宋对外策论,他就赞赏不已,不但仔细研究了几次,还单独上奏,把经过自己完善的这篇策论呈给了圣上。

        而圣上也从银鹰那里拿到了完整的袁睿那篇策论,再结合朱夫子的分析,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也认识到这篇策论的价值。

        所以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