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8章:楚吴宋三分庐江,司马懿暗助孙权_三国之巅峰召唤小说免费阅读无弹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28章:楚吴宋三分庐江,司马懿暗助孙权

第(2/3)页

难缠,哪怕宋魏两国联手,发动了十三次中原大战,虽强行攻占了明国数郡之地,却也同样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并未能占到太多便宜。

  反观明国,经过三次中原大战的削弱后,竟然直接和齐国合并了,综合实力不但没有丝毫缩减,反而还比之前更强了。

  面对这样的明国,哪怕宋国发动倾国之兵,也讨不到多少好处。

  除了明国之外,宋国还和魏秦吴三国接壤。

  秦国乃是诸侯霸主,不主动来攻打自己就不错了,宋国根本不敢招惹秦国。

  至于魏国,和宋国乃是盟友,而且唇亡齿寒的那种。

  宋魏两国任何一个灭亡,另一个都无法独存,所以魏宋都不会觊觎对方的。

  宋国总共四国接壤,秦魏明三国都不能碰,那唯一的扩张方向,也就只剩下同处于江淮之地,归属于吴国的庐江郡了。

  对于宋国来说,拿下庐江郡的好处太多了,不但能独霸整个江淮流域,而且还能完善国都寿春的防务。

  庐江郡的安丰县,距离宋都寿春的距离,可是只有区区百里。

  虽说在吴国彻底稳定江东,将楚国势力驱逐出庐江之前,不太可能会对同为盟友的楚国动手,可确实距离自己家门口太近了,哪怕是盟友也会让宋国上下都睡不着觉的。

  宋国虽决定对庐江下手,可吴国毕竟是盟友,直接撕毁盟约的话,吃相就有些太过于难看了,所以必须要找个好的借口,让天下人不要说闲话才行。

  为此,赵匡胤苦思冥想,一直都没找到适合的理由,却没想到吴国主动给他们送了过来。

  对于吴使请求出兵的请求,赵匡胤自然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原因无他,吴国所给的好处太少了。

  吴国想请宋国出兵,帮吴国保住庐江,可是却只愿付出粮草和钱财。

  赵匡胤想要的是底盘和人口,吴国这种吝啬的作法,显然是无法让他满意的。

  宋国拒绝出兵,自然让吴国焦急万分,毕竟此时的吴国根本无力支援庐江,而仅凭庐江的守军又根本挡不住楚军,在这么拖下去的话庐江北部八县都将为楚国所有。

  吴国也知道宋国对庐江郡的觊觎,可相比于对宋国的不满,吴国上下都对楚国却是深恶痛绝,所以宁愿便宜宋国也不愿意便宜吴国。

  最终,吴国同意以割让庐江最北部的安丰、雩娄、阳泉三县为代价,以换取宋国出兵庐江郡。

  此时,庐江北部的八县,已有四县被楚国攻占,另外三县又被吴国割让给了宋国,吴国在庐江北部反倒只剩下了一县之地。

  赵匡胤在接收了三县之后,却以筹措粮草为由拒不出兵,直至这最后一县都被楚国攻取后才出兵。

  赵匡胤之所以会这么做,自然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地盘,毕竟吴国的地盘被楚国占了之后,他在夺回来的话,那可就不是从吴国手中抢的,而是从楚国手中抢的,自然也就不用在还给吴国了。

  这么做,既不用撕毁和吴国的盟约,又能扩张势力,可谓两全其美。

  赵匡胤这次出兵吕江,共举十万大军,分别从九江和汝南两地,分两路出兵,共同征讨庐江楚军。

  九江这一路六万宋军由赵匡胤亲自统军。

  而汝南的四万宋军则由赵光义领军。

  刘秀得知宋军来犯,并且还是十万大军,自然是大惊失色。

  楚国攻略庐江的不过是一支偏师,又岂能挡得住宋国十万大军?

  可就这么放弃庐江北部的底盘,刘秀自然也不甘心,于是一面遣使去和赵匡胤谈判,一面向庐江北部增兵。

  赵匡胤对于庐江郡势在必得,又岂会轻易被楚使说退?

  无论刘秀提出什么条件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