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1章:实行科举取士,各国跟风裁军_三国之巅峰召唤最新章节无弹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01章:实行科举取士,各国跟风裁军

第(2/3)页

隋魏这两个成功案例,按理来说,各国应该纷纷效仿才对,采用更加先进的科举制度才是,可现实却是至今也只有三个国家在实施科举。

  只有朱棣的明国成了第三个成功实施科举制的势力。

  难道包括嬴昊在内的各国君主集体眼瞎,都看不到科举制所带来的好处吗?

  自然不是,而是推行科举的阻力太大了。

  科举制一旦推行,也就意味着世家大族,将失去官员选拔的主导地位,这等于是挖世家大族的根。

  世家大族们绝不会接受,于是纷纷处力阻挠,一旦强行推行只会让国家陷入动荡。

  隋魏明能都成功推行科举制,是因为本国的世家力量,已经虚弱到近乎没有的地步。

  没有阻力,推行起科举制度来,自然也就容易了。

  但秦唐蜀楚吴吴国不一样,尤其是大秦。

  大秦虽重用寒门子弟,但也用世家子弟,世家的数量也是最多的一国。

  哪怕嬴昊已经推行了土地改革,并且剥夺了世家私兵,先后数次狠狠的削弱了世家,可秦国世家也依旧拥有着不小的能量,起码还未成长起来的寒门无法抵挡。

  这些世家不会也不敢造嬴昊反,可他们也没有违法,只是全力反对科举制而已。

  嬴昊总不能因为他们反对,就把这些人全都杀光吧?

  那不成了暴君了嘛。

  也正是因为如此,嬴昊才拖到了现在,没有强行推行科举制。

  他在等待,等待着在大秦的朝堂之上,寒门的力量超越世家的那一天,在顺水推舟,没有丝毫波澜的将科举制推行下去。

  治大国如烹小鲜,当如是也,而如今这一天也终于到来了。

  大秦的寒门力量终于超越了世家,并用自己的力量击败世家,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天下寒门子弟争取到了出仕为官的机会。

  嬴昊亲眼见证了这一全过程,并发自内心的为寒门官员们自豪,对于他来说推行科举制不过是一句话的事,但若是由寒门来主导的话,那意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堪称划时代也毫不为过。

  寒门如今已取得了大势,用口水骂服了世家官员,之后自然没有任何波澜了。

  在戏志才讲述了科举制选拔官员的好处后,嬴昊当着百官的面直接拍板,宣布即日起大秦将废除察举实施科举。

  大秦拥有着最大的领地,以及最多的人口,虽不是第一个实施科举的国家,可一旦实施定是获利最大的一国。

  自此,大秦也进入轰轰烈烈的大发展时代,修法、裁军、推行科举等等重大要政策同步进行。

  “号外,号外,帝国将推行科举制,但凡大秦国民一视同仁,皆有资格报名参加。”

  报纸业的兴起后,就诞生了报童这个职业。

  当报童将一纷纷印有帝国最新政策的报纸卖出后,大秦即将采取科举考试的消息,也如同飓风一般飞速传遍了天下。

  大秦各州郡的寒门子弟,得知帝国终于要实施科举制了,纷纷喜极而泣,激动的出门当街高呼陛下万岁,并争相奔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同窗。

  隋魏明三国虽实施了科举制,给了寒门子弟一个新的出仕渠道,但并不是所有寒门子弟都有勇气舍弃一切,豁出命来前往这三国参加科考。

  战乱、距离、盘缠等等,都是阻碍寒门弟子前去科考的因素。

  另外隋魏明三国的科考内容还都不一样,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上,万一考不上的话怎么?

  难道要乞讨回家吗?

  可是真这么干的话,可能还没回到家,就在半路上饿死了,或是被土匪流寇给杀了。

  若有选择的话,寒门弟子自然都想在本国参加科考,可是身为诸侯霸主的大秦,却一拖再拖,迟迟没有开科取士,这自然会让大秦的寒门子弟,对朝廷和嬴昊都失望不已。

  嬴昊为推行科举做出了那些努力,大多数的寒门子弟可不会管,他们只知道隋魏明都实施了科举,可是实力最强的大秦却没有。

  只有少部分理智的寒门子弟,知道科举取士的障碍不在于国君,而在于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