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 重新洗牌_回到明朝当王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49 重新洗牌

第(2/3)页

着各种消息。

  大军在德州登岸,换走陆路,当北京城中都做好了欢迎天子大捷而归的准备时,皇帝却又突然放慢了行军速度,搞地京里晕头转向,根本无法揣测皇帝目前到了何方,就是知道他到了哪里,也没有一个平均的速度来计算他还有多久到达京程。

  三月二十六日,正德皇帝抵达通州,然后传下旨意,大军驻扎通州,不再前行一步。正德皇帝不再跟着天师入定打坐了,杨凌也一脸肃杀不再风花雪月了。通州知府愕然发现,小小的通州不知突然间从哪儿冒出来那么多地厂卫番子、锦衣卫,他们进进出出皇帝行在,如蚁织行。

  正德皇帝要进行大清理了。从宁王世子那里得到的名册上看,京中官员身居要职、手握重兵而死心踏地忠于宁王的并不多,但是正德皇帝并不知道这本册子是否记载全了所有与宁王有染的人。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中,有一些是平素在宫中当值地锦衣卫、有一些是司礼监的管事太监,那么有没有地位职务类似于他们,而且身份更隐蔽、更忠于宁王的人?这些人不需要手中握有千军万马,他们只要有三尺长绫、有一杯毒药,可能就会无声无息地置人于死地。

  在京中展开大清洗太危险了。行动一展开,难保不会有人铤而走险,杨凌的计划,就是让他在这个离北京城并不远地地方遥控政局,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来处理掉和宁王有勾结的人,并完成全国各府道军政要员的重新洗牌。

  距宫禁还有一个时辰,中军都督府战鼓轰鸣,临时听到消息的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们等皆匆匆赶来。

  定国公徐光祚蟒袍玉带,端坐在中军大堂之上。徐国公面如重枣,一部黑须,脸上杀气腾腾,显得不怒自威。在他身左,一人手捧尚方宝剑;身右,一人手捧皇帝圣旨。身前公案上的朱漆木架里端端正正地插着一口金批令箭。

  鸠占鹊巢,中军都督府的左右大都督也茫然地站在一边,很显然,他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验虎符金批令箭!”

  五军都督府军中断事官立即上前勘验虎符令箭,确认无误。各自朗声道:“令箭相符无误!”

  “宣上谕!”

  大堂上忽拉拉跪倒一片,尽皆是一二三品地高级武官。

  “奉上谕,五军都督府临时合并为大都督府,由定国公徐光祚坐镇指挥。五军都督府官长一律交出兵符印信,听候大都督徐光祚指挥调遣,不得有误!”

  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佥事们尽皆失色,皇帝忽然剥夺调兵权,京中必有大事发生了。

  四下里,徐国公的亲兵手按刀柄,杀气腾腾,但有一人出言反对。立即便是刀下之鬼。各路都督在徐国公的严密监视之下,乖乖地交出了兵符印信,随即徐国公便颁布将令:“

  承值宿卫立即换防出宫,由御马监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接掌宫城防务。奋武、耀武、练武、显武四大营进城与九门防军换防,敢勇、果勇、效勇、鼓勇四营立即与立威、伸威、扬威、振威四营换驻防地。令下即行,贻误战机者杀无赦!”

  十六道签署各部都督印信的调兵勘合以及令箭发了下去,传令讯兵便在京师之中纵马狂驰,日色近暮。京师九城却陡然紧张起来。进出城门者大多骑马坐轿,行色匆匆。

  与此同时。兵部陆完也突然擂鼓聚将,把京中诸将全部召集来宣读圣谕,然后选出二十余名散职功勋将领立即随张永去与十二团营各高级将佐移交兵权。武定侯郭勋直接掌管的神机营进驻京城,五千营、三千营移防京师左右。

  已经秘密回京的司礼监首领杜甫在大将军许泰的武力配合下,把十二团营地监枪使太监全部撤换掉,司礼监、尚宝监等重要内司衙门皆由许泰地人马把守,同时外四家军做为唯一一支没有固定防务的机动力量,也移驻北京城下,刀出鞘、弓上弦,杀气凛然。

  随着各个衙门一道道将令地下达,只见宫里宫外、城里城外,一路路兵马川流不息,人喊马嘶,灯笼火把串如长龙,满城百姓都惊惶失措,不知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发生了什么事情。

  内厂吴杰、西厂苗逵派出大批地档头、千户,率领番子们光临司礼监、东厂、锦衣卫,逮捕了一批管事太监、锦衣卫同知、佥事和东厂的档头、千户,贴刑官等人,同时六部九卿等重要官员的门口都出现了番卫特务的身影,既是监视、也是保护,总之,不得进出。

  第二日凌晨,东方第一线阳光照耀在紫禁城上时,又有一批以江西道巡察御使为首地朝中官员分别被勒令闲住、批捕。

  忐忑不安的文武官员被召集到皇宫前边,三大学士出面向惊惶不知所谓的大臣们宣读了一道奇怪的圣旨。当文武官员们看到站在最前的三大学士时,便知道杨廷和也受了牵连,恐怕是前途堪忧了。

  内阁三大学士以焦芳资历最老,但是目前实际上的第一首辅已经变成了杨廷和,由于年纪太大,焦芳也已渐渐退居幕后。上一次皇帝施行新制改革,朝中由杨廷和主持。而焦芳做为资历最老的阁老却藉故安抚地方离开京师,就是树起杨廷和的风向。

  然而现在却是由老焦芳来宣读这样重要地旨意,大学士梁储位列其后,而杨廷和居于末位,尽管这仅仅是一个公开场合地站位,但是在官场上却是一种很微妙的兆示,足以向这些官场中打滚多年的老油条提示许多人事变动的讯息了。

  更令他们惊骇的却是旨意的内容令人匪夷所思,尽管早知道这位皇上平素的想法就是天马行空。也难以想象他会下达这样一道圣旨。焦芳一句一顿念地清清楚楚:“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令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鸿胪寺,锦衣卫。六科,十三道,每衙门止留佐贰官一员在京,其余并内阁,皇亲。公侯,驸马,伯爵,俱赴行在!”

  这道旨意一下。北京城各个衙门口儿就只留一个二把手处理日常事务,其他几乎所有官员,外加皇亲国戚、功臣勋卿、特务头子等等,都要倾巢出动,赴通州朝觐天子。天下地政治中枢一下子从北京变成通州了。

  旨意宣罢,舆论大哗,官员们惊疑不定,议论纷纷。焦芳等三大学士面沉似水,立于上方一言不发。只听午门前文武百官议论声越来越高,终于有人愤然高呼:“这是阴谋!皇上怎么会下这样的命令?一定是阴谋!”

  “不错!这一定是有人胁持了天子,要将满朝文武和皇亲国戚全部诱往通州一网打尽,焦阁老,不可上当啊!”

  有些稳重一点地,措辞倒还温和:“三位大学士,皇上不回京城。却要满朝文武尽赴通州。实是旷古未有之奇闻。昔年永乐大帝、英宗皇帝御驾亲征塞北,也不曾带出这么多官员。是否封还旨意,上疏皇上?”

  四下身着普通侍卫衣服的人,其实早就换成了西厂番子,这些人冷眼旁观,哪些人惶恐惊惧、哪些人出言煽动,满朝文武各自表现尽皆记在心里。

  等到他们闹腾的差不多了,四下突然冒出几支整整齐齐的队伍,缨枪如林、刀锋似雪,甲胄鲜明,明黄的战袍、帽上插着一支突突乱颤的天鹅羽。

  外四家军!这是皇上地亲军,御林军里的御林军,皇上亲任三军统帅威武大将军的外四家军。午门前顿时静了下来,随着整齐的队伍一步步逼近,那铿锵的步伐都发出钢铁一般浑厚沉重地声音,文武百官们有种压抑的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身前百步,“铿”地一声,队伍停止了前进。可是那种窒息的压抑感却丝毫没有消失,士兵们一个个神情冷肃,就象一道钢铁铸就地森林。

  秀才遇见兵时,应该怎么办?

  ‘秀才’们骑马的骑马、坐轿的坐轿,成群结队地离开北京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