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 你要甚么?_回到明朝当王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42 你要甚么?

第(2/3)页

走边聊,正自兴致勃勃,忽地发现两位负责掏钱的大爷不见了踪影,唐一仙回头一看,不禁嗔道:“喂,你们两个,怎么越走越慢呐”。

  正德哀叹一声,正想抬腿追去。杨凌忽地一把扯住他袖子,往旁边一努嘴道:“皇上您瞧,有家画馆,咱们进去让画师给皇妃和三位公主画画像吧。嘿嘿,四副像画下来,咱们一定歇的过来”。

  正德眼睛一亮,赞道:“好!还是杨卿诡计多端,快。快把她们追回来。朕是无力再行了”。

  四位美人儿听说不想再走了,初还有些不悦。待听说要请画师为她们画像,可就欣然同意了。

  小楼外旗幡飘摇,里边却冷冷清清,看来今日生意并不好。其时姑苏画家以画为生早成习俗,并且行情被炒地很高,由此产生了吴门画派。苏杭风俗,凭本事赚钱,可不计较诗词文章乃是高雅之物,沾不得钱财俗气,明文标价,那是理直气壮的。

  一见进来许多客人,而且衣着举止,明显是大富人家,那伏在案上正在打着瞌睡地老者不禁眯着眼直起腰来,两个小学徒殷勤地上前接迎:“两位公子,几位小姐,请进、请进,您几位请坐,小的马上给您沏茶”。

  正德和杨凌跟抢似的,同时夺了把椅子一屁股坐了下去,然后把两脚一伸,喘了口气。四位姑娘白了眼这两个没有绅士风度的家伙,姗姗然自去另一张桌前坐下。

  小学徒飞快地端上茶水来,老先生这才慢悠悠地起身道:“诸位公子、小姐,欢迎光临小店,老朽所绘图章皆悬于四壁,诸位可以自取而观之,每幅五十文,不可讲价”。

  杨凌润了润喉咙,笑道:“老先生,我们不要这些四壁所悬地字画,不知老先生可擅长绘制人物……”。

  旁边一个小学徒脱口道:“那是自然,我师傅最擅绘制人物,就是唐寅在时,这方面也未必强过我地师傅”。

  老头儿瞪了他一眼,矜持地一笑,说道:“仕女人物画像,四壁悬地也有,两位公子……”。

  杨凌摇头道:“不是这种,我们是想请老先生给这四位小姐一人绘制一副肖像,你看行么?”

  老头儿有点诧异,他扭头看看坐在桌边的四位姑娘,缓缓点头道:“使得,只是这现绘人物需时较久……”。

  正德大喜,他只要能拖过这一天便行,越久那是越好,忙接口道:“没有关系,只要你绘地形神兼备,等多久都没有问题”。

  老头儿一笑道:“好,不过这现绘人物可不是五十文一幅了”。

  正德慷慨地道:“无所谓。你说,多少银钱一幅?”

  老头儿瞧这几人衣着阔绰,谈吐大方,壮着胆子道:“要……要一百文一幅画”。

  “没问题!”正德一摆手,很大方地道:“一幅画一两银子!万年兄,你付帐”。

  杨凌干笑两声,对吃惊的瞪大双眼的老头儿道:“呃……这位朱公子有个喜欢加价的毛病,好!一两银子一副画。老先生这就动笔吧”。

  老头儿精神大振,今天真碰上败家子了,一两银子一副,那还有什么不肯的,老头儿立即吩咐两个弟子铺排笔墨纸砚、各色颜料,老头儿又自怀中一件东西慢腾腾地挂在了眼睛上,然后走到桌后坐下,微笑道:“哪位小姐先画?”

  杨凌初时没有在意。他低头喝了两口茶,一抬头瞧见老头模样,这一口茶差点儿全喷到对面正德脸上去,杨凌惊奇地指着老头道:“这……老先生,你眼睛上所戴何物?”

  老头儿一愣。还未及回答,正德已笑道:“这是叆叇,老眼昏花者戴之可以清晰视物,增强视力”。

  杨凌目瞪口呆。他建造水师时就想到若有望远镜,视力超越敌军数倍,在大海上料敌机先、先发制人,不知要起多大作用,只是想到那时他还没有见到过可用来制作凸透镜的玻璃,这个想法只得做罢。

  谁知道……谁知道原来民间早已有了眼镜,那要制作望远镜还有何难?若有了这东西,何止在大海上。就是在大草原上,长了千里眼地明军和两眼一抹黑的对手打仗,也不知要抢占多少先机了。

  望远镜之所以没有问世,只是这个时代没有人懂地它的原理罢了,而杨凌却是知道它的原理,但是不会制作玻璃。

  杨凌喜出望外,连忙走过去说道:“老先生,可否将这眼镜……呃。这叆叇给学生一观?”

  正德笑道:“你希罕这东西么?等回到宫……回去后。我送你几副便是”。

  杨凌快晕了,原来这东西宫里也有?自已当初要是把望远镜的设想对人说一说就好了。说不定马上就有人会提醒他世上已经有了可以制作这种千里眼的材料,自已平时没有机会接触这些,想不到还是无意中在这里看到。

  杨凌按捺不住,倒底从老者手中接过眼镜,仔细看了半晌,确认那是镜片无异,这才还了回去。老头那是两片椭圆的镜片,用铁丝固定制成镜架,只是还未发明镜腿,在镜片边上穿了孔,系以丝线,使用时往耳朵上一挂。

  杨凌啧啧称奇,返回桌边坐下向正德问起,原来眼镜在中国古已有之,据古藉记载,最初是有人发现松香树脂结晶体中恰巧有只蚊子,透过松香去看,蚊子体形放大,由此引起工匠注意,进而利用天然水晶磨制凸透镜。

  朱厚照杂书看地多,正经事了解的不怎么样,这样杂七杂八地东西他倒看了不少,宫里孤本藏书又多,当下边喝茶,加看老者为唐一仙画像,边向杨凌卖弄了一番。

  原来早在战国时期,《墨子》第l5卷中己载有墨子研究光和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地许多论述。秦国还未统一六国时,古人就懂得通过透镜取火,东汉初年时张衡发现了月亮的盈亏及月日食地初步原因,也是借助于透镜的。

  到了宋代,就已经有文人借助水晶镜片提高视力了,元代时就连蒙古人也懂得了利用这种东西,并且被一个叫马可波罗的人传到了威尼斯,进而传及整个欧州。到了大明宣德年间发明了老花镜,但是由于水晶珍贵并不易得,所以是做为重要礼物,一般是由皇帝作为御品赐给年老大臣地,所以正德对此知之甚详。

  只因此物没有镜腿携带不易,那些大臣们上朝时也是不带的,回到家里在书房使用的话杨凌又不知道,他想不起来问,也没人多嘴告诉他。寻常百姓家哪里买的起这种东西,老画师这物件儿还是给一位豪门世家的老夫人绘制地遗像栩栩如生。那家主才赐了他这么一件昂贵地好东西,因缘巧合,现在就被杨凌发现了。

  杨凌喜孜孜地对正德说了两枚透镜制造远望效果的功能,正德听的目瞪口呆,他实是想不出两片水晶就能起到千里眼地效果。要不是现在双腿酸疼难忍,再加上唐一仙正手托香腮,美滋滋地等着老者给她绘画,他早就拉起杨凌一路狂奔回去。叫人马上制作这件神奇的东西来赏玩了。

  那老者看来绘制人物尤为专长,唐一仙的画像绘制出来,竟远远快过预料时间,待着色已毕,唐一仙眼见自已形貌跃然纸上,神采飞扬似欲破纸而出,不禁欣喜之极。三位公主见了更是心动,永福已端坐在位上。欣欣然地等着画师给她继续绘像了。

  杨凌和正德皇帝喝着茶聊着天,待绘到永淳公主时二人已歇过乏来,便在房中随意踱步,欣赏四壁书画。杨凌正望着一副意境深远的山水画悠然出神,正德踱到案台上随意翻阅着。忽地兴冲冲招手道:“万年兄,快来快来”。

  杨凌急步走了过去,只见正德神色诡秘地看了眼正专心欣赏肖像的皇妃和妹子,然后做了个赶紧过来地姿势。杨凌凑过去一看,只见桌上放着两本册子,一本写着《春水谱》,一本被正德半翻半合的,只看见上边有“鸳鸯”两个大字。

  “是画册……”,杨凌刚说了三个字,正德已经用眼神迅速制止了他,然后咳嗽一声。摆出一副正人君子模样道:“啊,万年兄,你看此画卷如何?”

  杨凌凑到跟前,正德掀开画册,原来那却是一副春宫图。一个小学徒笑嘻嘻地凑了上来:“二位公子爷,这就是我师傅的手笔了,原来还有一个唐寅与我师傅齐名,自从那人去了东瀛。这画春……”。

  “咳!”杨凌脸色也刷地一变。一脸正气地道:“不要多嘴,我们自已欣赏便是”。

  那小学徒瞧二人欲盖弥彰地样子不禁心中好笑。其实春宫图在明朝并非如何见不得人的东西,不但文人仕子多喜欣赏,就是大家闺秀们也有描样画图的,对于当时匮乏的性教育来说,这东西不但起到了教授知识的作用,还有人用其调剂闺房情趣,治疗一些心理隐疾。

  当时漫说江南,就是京师附近风气,对于春宫图也没有岐视,但是正德和杨凌到底身份不同,再加上旁边那四个美人儿若是发现,不免有些尴尬,所以两人讳不敢言,不免被那小学徒耻笑,若非听二人口音知道是北方贵介公子,还以为他们来自西北荒原呢。

  正德掀开第一幅,只见一树春花,竹篱隔水,夕阳红艳,半江瑟瑟,岸边一张竹榻上仰卧一个男子,一个婉约女子娇羞无限地坐于身上,意境悠美,上边还题有“停车坐爱枫林晚”的诗句。

  正德看地面红耳热,他咽了口唾沫,清了清嗓子,指指那册子道:“这个,多少钱?”

  小学徒赶紧凑过来,陪笑道:“公子爷,此画册一共十六幅画,需要……”。

  他本想说五两银子,可是想起这位公子极为大方,花钱如流水,便伸出个巴掌,反来复去比划了一下道:“得这个数”。

  “唔!”正德不动声色,背对着唐一仙和三位御妹将那画册往袖里一藏,伸出一个指头往杨凌那儿一指,然后若无其事地抬头看着墙上一副松梅仙鹤图,看地无比入神。

  杨凌瞧那春宫画地动人,连忙袖入怀中,摸出张一百两的银票递到小伙计手中。心头怦怦跳着,轻声道:“就这些,不用找了”。

  小伙计打开一看,顿时张开了嘴合不拢来,这两个败家老爷们,还真是少见。小伙计二话不说,立即从柜底又摸出三本来,诡秘地道:“公子爷。这儿还有三本,一共就这么多了,要绘一册得一个月呢,您要不要?三本,还是这个数”。

  杨凌颇有种当年第一次买片的感觉,他生怕被公主们发现,连忙接过来往袖子里一塞,然后又递过一张银票。正德一扯他袖子。两兄弟随即离开,并肩走到墙角一副鸳鸯戏水图前,一边仰着脸看图,正德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