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 双杀_回到明朝当王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84 双杀

第(2/3)页

没有根基。又太过冒险。

  红娘子没有意见,她最初加入白衣军造反,只是为了控制住自已崔家老寨的人马,免得被杨虎吞并或利用,打江山她没兴趣,杀周德安那个杀父仇人,能借助义军便借助义军,如果不能行刺暗杀她同样在行,可是崔副帅不说话,她那几位叔父长辈却七嘴八舌,什么意见都有。

  赵燧被吵得头晕脑胀,这个人性情耿直,不擅于协调这么复杂的关系,他虽有野心,却没有绝对的威望和权力,一到这种关乎个人切身利益地时候,根本无法摆平各方势力。

  赵燧无奈,只好与邢老虎、崔莺儿计议,决定先与朝廷谈叛,趁此机会摸清杨凌到来后,朝廷大军的部署和实力,再决定是战、是降还是走。这样模棱两可的答案,总算暂时安抚住了部属们。

  李华面色阴沉地回到自已驻守的棋盘山峰,副寨主周盘见他脸色不好,忙迎上前道:“大哥,赵元帅请你去,是商议什么要事呀?”

  李华懒洋洋地坐下道:“还能有什么事?嘿!朝廷招安!”

  “招安?”周盘吃了一惊:“朝廷要招安咱们?那……赵元帅是什么意思?”

  李华道:“他没直说,不过我看那意思,赵元帅是有点动心了。幸好,邢大帅和封雷、刘廿七等人都表示反对,赵元帅才含糊决定暂且与朝廷议和,见机行事”。

  周盘一听这才放下心来,要是接受招安地话,处境最尴尬的就是他们,因为他们和山西豪门世家蒲家、蒲州武林世家姬家结有极大的仇怨。

  蒲家有个女儿,嫁到蒲州姬家,周盘等人下山劫掠时。把这位正巧去普济寺上香的姬家少奶奶劫上山来,勒索了金银却不放人,把一个年轻少妇活活凌辱至死。

  天下各地都有一些世家豪门,家大业大,势力盘根错节。山西蒲家就是这样的一个豪门,真要接受朝廷招抚,他们就算做了官又怎么斗得过蒲家的势力?更何况那姬家又是武林世家,目前姬家就有人在外省做着参将武官。在山里他们是老大,出了山早晚被人家收拾掉。

  周盘刚刚松了口气,却听李华又道:“可是邢大帅地意思,是离开中条山,率军去中原。刘六刘七还有杨虎他们被官兵到处围追堵截,在中原犹如丧家之犬。我们若是失去中条山这处险地,跑到中原去,只怕不但救不了他。连我们都得陷进去,这记昏招太蠢了,邢大帅和刘六兄弟情深,我们凭什么跟着去卖命呀?”

  李华悔恨道:“悔不当初啊,咱们在这做山大王何等逍遥自在。都怪我一时鬼迷了心窍,还真以为他们能成大事,立即起兵响应,结果是引火烧身。现如今他们要接受招安或弃山而走,咱们怎么办?跟着他们做流寇么?”

  周盘道:“大哥,他要去江南,咱们大不了一拍两散,继续留在这中条山里。官兵志在他邢老虎、赵疯子,他们想走就让他们走,把官兵引开咱们就安全了”。

  “嘿!要是他们接受招安呢?他们的势力可比咱们大,其余四峰都在他们驻守之中。只要接受招安,他们马上摇身一变就成了官兵,咱们能往哪儿逃?”

  “这个……大哥,他们定在何处谈判?”

  “官府信上说赵元帅要是同意议和,便由咱们选择时间,地点定在流云渡地仙人桥上,仙人桥是深峡之间的一座长桥,两边隔峡相对。不怕对方重兵埋伏”。

  周盘眼珠一转。凑近他耳朵低声道:“大哥,兄弟倒是有个办法阻止赵元帅接受朝廷招抚。就看大哥您有没有那个胆量”。

  “什么办法?”

  “老三是有名的神箭手,人称金眼雕,密林之中射杀狐兔也是百发百中,而且他臂力超群,能使五石弓,百步能穿杨。会谈当日,不妨使他在山峰密林处以暗箭射杀杨凌,如今一来,招抚一事必然作罢!”

  “什么?”李华大惊而起。

  周盘忙安慰道:“大哥放心,谁能猜得到是咱们动的手脚?要论仇怨,邢大帅、封雷刘廿七他们和朝廷的仇可比咱们深的多。再说,即便猜到没有证据谁能奈何得了咱们?”

  李华思忖半晌,把牙一咬道:“好,就这么办,不过万万不可误伤了赵元帅,老三呢?”

  “老三在山前把守呢,我把他叫回来?”

  “去吧,小心些,不得露出半点口风!”

  “兄弟理会得”,周盘说着,匆匆走出房门,四下看看,然后急急向山前走去。

  李福达地两卫兵马已经开到蒲州城,并按照杨凌的部署开始向东华山下驻地移防。

  此时,奉杨凌将命,原本驻防各地,防止赵疯子到处流窜地卫所官兵和部分边军,都在向东华山逐步推进,他们扼守住一切水陆交通要隘,稳扎稳打,步步设防,包围圈越来越小。

  这些事由于杨凌出京前就早早做出了安排,所以做地有条不紊。太原卫的兵卫没有参加这种一步一堡垒地进攻部署,杨凌调他两卫兵马前来,显然是为了加强攻山力量。

  李福达骑着一匹高头大马,他的眼神飘忽,心绪正在紧张的揣度地杨凌的通盘计划,根本没有注意路旁山青水秀的美景。

  他的得力臂助江南雁被留在了太原组建民团,弥勒教要人有人、要钱有钱。一直所欠缺地就是不能公开活动,把忠诚地徒众集中起来训练出一支完全忠于自已的军队。

  借助武定侯郭勋的势力,他现在成功地掌握了太原卫,而且除了左卫、中卫指挥使之外,他利用职权和刘瑾乱政时的机会,或送礼行贿,或寻衅罢职,把中下层将官大数换上了自已地人。他有把握一旦举事,就可以迅速杀掉两个指挥使,把三卫尽数掌握在手中。

  可是光是这支武装力量毕竟还很薄弱,而且士兵的忠诚度还是很成问题,利用朝廷大力组建团练部队的机会堂而皇之地培植自已地私人武装,那把握就要大的多了。

  他在山西有许多忠诚的徒众,其中有一些都是富甲一方的大财主。晋商之富,天下第一。靠这些忠心的富绅教徒捐献资财购买马匹、兵器、甲胄、粮草。集中本教地忠诚徒众组建一支完全忠诚的军队,以本教的大法师、法师、长老香主们进行训练,大业可期。

  不过有两件事他没有想到,一是杨凌自京里来,没有赶到太原坐镇中枢指挥。而是半途就折向,直接赶赴蒲州。二是杨凌会调他地兵来助战。

  自从赵燧流窜山西以来,山西地方就收到杨凌将令:为了避免自乱阵脚,各府道各负其责、守卫地方。堵塞通路,勿随流寇而流,他们只负责围,由京师派来的追兵负责歼。这一来李福达纵然想混水摸鱼,让赵燧趁机把山西搞乱也办不到了。

  现在杨凌调他来,江南雁的提议在他心中又活泛起来。在他心中,江山第一,为了江山他可以放弃亲情、隐忍对杨凌的仇恨。然而现在杨凌并不是在他的防区。找机会干掉这个心腹大患地念头就变地热切起来。

  还有就是杨凌打算议和,绝不能坐视赵燧投靠杨凌,让杨凌腾出手来集中全力对付刚刚赶到江西的杨虎,议和之举必须予以破坏。两件事似乎正好可以一并解决。

  想到这里,李福达眼中闪烁起凶狠地光芒,他抬起头来,漫声唤道:“小楚!”

  一个年轻英俊地侍卫亲随一提马缰,飞快地赶上两步。赶到他的身边。

  此人是他从弥勒教年轻一辈中挑选的一个义子。一身武艺相当不凡,李福达低低嘱咐一番。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