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 明朝红日还东起_回到明朝当王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42 明朝红日还东起

第(2/3)页

凤的鼻子大骂道:“混蛋!废物!没有用地东西!咱家有多少国家大事要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也煞有介事地拿来烦我。太学生不好好念他的书。插的什么嘴?不安份的就让他卷铺盖滚蛋!

  司业、主簿们不满了?好呀,多少闲职散秩官儿还愁没地方安排呢,一天上门求告职务地人多的象蚂蚁,哪个不服?让他一块滚蛋,赶紧的给好人腾地方!还有你,你这个祭酒是干什么吃地?屁大点事处理不了,祭酒祭酒,何物祭酒。呸!一口猪毛”。

  王云凤被他吓的“卟嗵”一下跪在地上,连连磕头道:“下官知罪,下官知罪”,他匆匆擦了把汗,生怕刘瑾一怒之下真的撤了他的职。急忙拍马屁道:“下官来,不是向公公您诉苦的,是看到许多太学生和官员常有怨言,不能理解公公地苦心。公公施政严明。令出如山,可是文武官员常常因循守旧,不知领会,因此……”。

  他抬起头来看看刘瑾,陪着笑脸道:“因此下官想……请公公到太学视察,给太学生们讲讲国家大事,叫他们知道公公您的苦心。另外,下官想和几位大人把公公您的讲话、政令。处理各种公务地要求、实例按六部顺序编撰成书,作为法令在全国颁布,官员们有章可循,就不会盲惑施政了”。

  可怜这中央大学校长,被刘瑾一吓,满口胡言起来,竟让字都认不太全地刘瑾去给满腹经纶地太学生们讲课,这不是寒碜人么?

  可刘瑾倒不觉得自已不够资格。一听之下转怒为喜。呵呵笑道:“起来吧,嗯……去太学视察。给太学生们上课?”

  他觉得这主意还真挺不错,便慨然点头道:“那好吧,你安排一下,咱家一定在百忙之中到国子监去,给那些不懂事地太学生们好好上一课,讲讲朝廷的律令、做人做官的规矩。把咱家地施政实例编撰成书以法令颁布天下,这个提议也很好,你尽快去办,所需的撰书、印书费用,咱家可以让户部拨付,呵呵,办得好咱家一定会奏明皇上,重重嘉奖”。

  王云凤喜出望外,没想到不但化险为夷,反而因为这灵机一动的马屁,得到了刘公公的青睐,他急忙应是,又恭维一番,这才急急退下,安排刘瑾到太学讲课和编撰《刘氏文集》的事儿。

  王云凤退出门去,正碰上一个白袍峨冠、打扮古雅的文人大袖飘飘地走进门来,他不认得这是何人,不过看气派,昂首挺胸,旁若无人,眼睛习惯性地看着门框,好象是个很了不起的大人物,连忙兜头一揖。

  所谓礼多人不怪,王云凤行了礼,抬头正想搭讪两句,一看眼前那人已经没了,一扭头只见人家早已经进了大厅,想是习惯了这么走路,还愣没被脚底下的门槛绊着,王校长只好摸摸鼻子,讪讪地走了。

  刘瑾见到卢士杰很是开心,他对这位同乡名士还是很敬重地,一见他来连忙笑容可拘地道:“啊,先生来了,快快请坐。来人呐,上茶”。

  “先生,建宫之事如何了?”卢士杰刚刚落座,刘瑾就迫不及待地道。

  刘瑾现如今位高权重,放眼朝野,无人与之抗衡,得志意满之下,便想着光宗耀祖,祈求长生。他请旨在朝阳门外盖玄明宫,供奉玄明上帝。

  本来朝中财政紧张,正德是不允的,刘瑾便花言巧语,说是永福公主殿下为太皇太后祈福,要出家修行,感动了京师士绅商贾,一再请愿要求建一座浩大的宫殿为太皇太后祈求长生。以表达臣民们的爱戴,如果皇上不允,不免伤了臣民们的心,正德一听很高兴,于是便下旨由刘瑾主理,在朝阳门外建一座玄明宫。

  以此借口,刘瑾在朝阳门外霸占了数百顷地。京城西郊的皇庵还没开工,朝阳门外大冬天的就干地热火朝天。刘瑾拆毁官居民宅近两千间,发掘民坟近三千冢。刘瑾倒不敢十分过份,让百姓大冬天地给冻死,迁移地费用和用地他还是批了,不过坟地占址就得额外付钱了,这样一来除了少数官员士绅有钱购地,大部分百姓根本无钱购买坟地,以致白骨累累暴露于野。百姓骂声不绝于城。

  然后刘瑾又派东厂的人挨个商家大户地募捐,试问东厂的番子皮笑肉不笑的上门要钱,口口声声说让他们表示孝心,为太皇太后的凤体安危筹盖玄明宫,谁敢不拿钱?谁敢少交钱?刘瑾果然是正德眼中地理财高手。用这办法,居然在短短半个月里,筹银四十余万两,足以盖一座气势恢宏壮观的大殿了。

  刘瑾趁这机会。又向正德进言,说他为太皇太后盖祈福宫,想起自已生身父母,常常暗夜流泪,心中不安,可是要侍候皇帝、不能尽孝膝下,请正德皇帝念在他侍候多年的份上,赐他一块匾额。要在父母坟前立块牌坊,以示荣光。

  这点要求正德自无不允,于是亲笔书写“忠义”二字交给刘瑾。刘瑾取了正德亲笔题字,立即矫诏,命令陕西原藉地方官请风水先生勘测,找出一块福地,划出四十顷来修坟盖庙,为刘瑾父母建起有碑亭石器的祠堂、坟莹。又在坟地内建义勇永安庙。整座坟陵规格直逼王侯。

  陕西地方官府虽然竭力奉迎,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而且那是自已的老家。刘瑾对老乡还是极好的,也不忍心让家乡父老掏钱,这笔银子自然着落在京师百姓头上,刘瑾借修玄明宫的机会勒银四十余万,从其中拿出八万两解送陕西,用来给父母修坟盖祠堂了。

  刘瑾也知道他的手下个个贪心,如果把差使交给他们,势必层层盘剥,而卢士杰却不好财,所以全都委给他看管照顾。卢士杰拱手道:“刘公,玄明宫筹措用银,还有近十万两地缺口,现在刚刚施工,倒不着急,只是建至后期,必然缺少用度,还需及早准备才是”。

  刘瑾吃了一惊,脱口道:“还缺这么多?开始不是……”他说到一半儿才省起自已拨走了八万两,所缺的银子自然更多了,便改口道:“既如此,再着人向商贾富户们募捐便是”。

  卢士杰假意规劝道:“刘公,此意只怕不妥,这里毕竟是天子脚下,许多豪绅富户都和王侯贵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上次收钱,已经引起他们诸多不满,如果再次募捐,这些人的怨尤之言上达天听……”。

  刘瑾矍然惊醒,说道:“先生所虑甚是”,他蹙了蹙眉头道:“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咱家对京城是不能太过份了,可是十万两可不是小数目,难道让咱家自已掏腰包?可恨!各地巡抚进京,还得几个月时间,否则这点银子……”。

  他眼前一亮道:“对了,张忠报呈说霸州有金矿,请旨勘探,也不知现在怎么样了,嘿嘿,这事儿就着落在他身上了。先生莫急,咱家马上令张忠筹措十万两银子,两个月内解付京城!玄明宫可是给太皇太后盖的,皇上也关心着呢,绝对耽搁不得”。

  樊陌离忧心忡忡地道:“张公公,如今这般大张旗鼓地,可不太合适,威国公虽说管不着咱们,可是那是皇上跟前的人,要是给咱递几句小话,皇上一怒,就吃不消呀。

  现如今农夫们进城卖菜卖粮、卖肉食杂货,收税奇高,出城进城外双份收钱,闹得百姓不敢进城。城里的店铺不敢开业,到处一片荒凉。

  这还不算,公公招收的员役们,大多是各地地地痞无赖,这些人一边替公公您收税,一边自已捞钱,闹得民怨沸腾,固安那边招收的员役们。有的公然抄没自已地仇家,连个理由都懒得找,甚至假借公公您的名义,鞭挞地方小吏,抢劫过往商旅,引起商民普遍的愤恨。霸州百姓一向尚武好斗,再这么下去怕要出乱子呀”。

  张忠不以为然,翻了番眼道:“能出什么乱子?那些刁民!拱手把钱财散于神棍就心甘情愿。叫他送给咱家就哭爹喊娘!你不用担心,这次是刘公公的命令,是为了给太皇太后盖玄明宫祈福,皇上都知道的事儿,咱家越卖力气。越显得咱家忠心。

  嘿嘿,真出了纰漏,那也是因为太忠于皇上,办事办过了火。咱家是皇上家奴。顶多责怪两句,只会更加信任地,你不要怕,安生坐镇知州衙门,有人敢告状,就给咱家往死里整!”

  张忠说完了狠话问道:“威国公还没接收黯家财产么?”

  樊知州无奈地坐回椅上,说道:“接……倒是接了,他可仔细着呢。是逐块地的看,逐件器物的查,半天功夫查收不了多少,紧接着又有曾被四神棍等人欺骗过地一些乡绅出面感谢,饮宴迎送,到现在连一半的财产都没查完呢”。

  这事张忠倒是知道,因为张茂跟他说起过。张茂其实并非他的同族兄弟,只是因为同姓。兼且臭味相投。才彼此相合,以兄弟相称。来往走动时对外便说是同族兄弟。

  张茂的表弟江彬从大同来此地接管原指挥使周德安的军队。任霸州游击将军。他和杨凌原是旧识,有这层关系在,张茂现在和杨凌也十分熟悉,今日张茂和表弟江彬宴请杨凌,还曾派人问过他是否一同赴宴呢。

  张忠嘿嘿笑道:“杨凌那儿你不用担心,他现在是个有禄无权地国公,出了公差还威风些,这不也在借机敛财么?只是他毕竟贵为国公,放不下身段学咱家明着抢。艾敬那只死公鸡全家上吊,不就是他发现了,然后把案子送到你知州衙门地么?杨青天?你看他对此案放个屁没有?还不是每天饮酒寻欢?”

  他起身拍拍樊陌离的肩膀道:“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