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婚书在此(申请月票)_回到明朝当王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32 婚书在此(申请月票)

第(2/3)页

道:“母后。您看哪个合适一些?”

  张太后微微思忖着道:“永福性情恬静沉稳,又通诗词文章,依哀家看来,还是和那个举人比较般配,那孩子眉清目秀、既中了举人,文才也是好的,说到身子骨儿,做驸马又不是要他去做苦力。那些读书人有几个身子骨儿好的?这不是正受着风寒么,要不然想来气色也不会这么差”

  正德摇头道:“御妹性子喜静不假,可是她才不喜欢文弱书生,御妹喜欢的是允文允武地少年,通文而不酸腐,精武而不粗犷,谈吐风趣,善解人意……..”。

  他说到这儿忽想起这话是去蓟州温泉时。妹妹在他面前夸奖杨凌的话来,不禁扭头瞧了杨凌一眼,只见威国公眼观鼻、鼻观心,犹如老僧入定,一动不动。

  正德本想寻求杨凌的支持。瞧他眼皮子垂着好象快睡着了,只好转回头道:“那个孙世博难得十六岁的少年,看起来性情却十分地老成,而且又通文墨又通武艺。朕觉着更适合永福”。

  皇后心底里也相中黯夜,俊俏风流的少年郎谁不喜欢,虽说脸色苍白,文文弱弱的,可那不是着了风寒么?怎么看,也比那个黑黑壮壮的墩实小伙瞧着可爱,可是她现在乖巧多了,婆婆相中了黯夜。丈夫相中了孙世博,心中略一权衡,她便决定放弃自已地意见,加入老公的战壕。

  皇后说道:“太后,本宫也觉得孙世博更合适些,反正做了驸马又不需要他去考状元,文才过的去就行了。永福不但精通诗词书画,骑马射箭、蹴鞠划船这些事情也非常喜欢。太过文静的男子。怕她不会喜欢呢”。

  张太后一听也犹豫起来,又想了想那孙世博虽不如黯夜文采出色。也不如他相貌耐看,总地说起来还是不错地,另外论起家世倒比黯夜家里更好,她念头转了转,微微点着头就要答应。她只要一点头,便也没了后来的无穷风波,说不定明年就能抱上外孙子了。

  不料永淳小公主在后边看地着急,贴着屏风缝儿悄声唤道:“母后,母后,不能嫁孙世博!”

  马永成见太后要点也有些着急,他向毕真递了个眼色,毕真会意地咳了一声,迈前一步正想再进点谗言,比如孙世博七岁时老爹生日,用筷子蘸着酒让他尝过,可以说成此人酗酒、十一岁时和邻居孩子打架,打破了人家地脑袋,可以说成他性情暴烈。

  不过他刚张嘴,就隐约听到屏风后有人说话,便急忙住了口,毕真不敢向后直视,只用眼角轻轻窥着屏后。永淳站的位置正在张太后身后,张太后听出女儿声音,眉头不由微微一蹙:这孩子跑来做什么,真是没点规矩。

  她不动声色地向后靠了靠身子,微微侧过了耳朵,永淳悄声道:“母后,姐姐喜欢那个姓黯的,求母后成全!”

  三个人里,永淳相中的就是黯夜,虽说陈辉身材高大,风神俊郎,不过他是国字脸,和杨凌不同。杨凌也是剑眉郎目,十分英俊,可是一张脸却是瓜子脸尖下巴,若是穿上红装,涂上脂粉,还能扮个俊俏大姑娘,那位国字脸的陈辉就不行了,另外此人因为生母是再蘸之妇,已经被母后否决了,她也没往心里去。

  孙世博地纠纠武夫形象她也看不上,说起来只有黯夜,虽说五官同杨凌不太相同,可是神情气质倒有几分相似,也是瓜子脸尖下巴,一身儒袍同杨凌刚刚进京时的书生气质十分符合。

  她想姐姐喜欢的既是杨凌那样的男子,嫁了这个武夫定是不开心地,三个人里只有黯夜有几分与杨凌相似,大概也只有此人才能讨得姐姐欢心,让姐姐回心转意,不再转些荒唐念头,搞到自已身败名裂。永淳藉着她年纪小,得到母后宠爱,便壮着胆子在后边插嘴了。

  张太后一听,还当永福也在后边示意妹子向自已传话,不禁既好气又好笑,堂堂公主沉不住气,竟然自已跑来挑驸马了,这要传出去岂不叫人笑话?

  她不着痕迹地轻咳一声,说道:“知女莫若母。永福的性情哀家还不明白么?依哀家看,就这个黯夜能遂永福的心意,另两个也不错,可比着就差了点儿,嗯……..就是他了!”

  选票有三张,但是民主玩到最后,张太后使用了‘一票否决权’,这个黯夜除了正生风寒。病怏怏的没啥精神头儿,倒也挑不出旁的毛病,皇上和皇后也就无话可说了,驸马人选就在永淳公主和太后的暗箱操作下正式诞生了。

  “毕真,母后已择选黯夜为永福公主驸马,吩咐司礼监用印传旨,着黯夜回府,阖府上下。设香案候旨”。

  听到正德下旨,状似老僧入定的杨凌眉头忽然不受控制地跳动了两下,心里先是一紧,再是一松,肩头放松下来。心神却倏忽一阵茫然,犹如被风飘落在苍茫大海上地一粒灰尘,上下都是一片无垠地蓝,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

  这三个少年着实费了他不少心思。首先相貌都过得去,陈辉相貌堂堂,又是秀才;孙世博重在允文允武,爱好广泛;黯夜文才出众,高中举人,论条件哪个都不错,可要说一定能讨得公主欢喜,他又觉得哪一个好象都差了那么一点点味道。

  瞧着这三个人。想象永福公主站在他们身边的样子,杨凌感觉不到一点夫唱妇随的喜气,隐隐然,他觉得这三个人没有一个能称公主的心意,想起公主对他的重托,想起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这事儿可比不得旁的事,是人家一生地幸福所依。如果选错了人……..

  想到这里。他地心沉甸甸地,胸腔憋闷的喘不上气儿来。好象里边有一只大手把他地心肝肺全都攥紧了,使劲地要绞在一起。

  可让他挑毛病,他又挑不出来。三个人各有所长,已是此次应选驸马上万人中的佼佼者了,人既然带到了,就没他什么事了,现在是皇上一家挑女婿,他和另外两个选婚使只是陪衬而已,他也懒的品头论足,浪费心神去思量这三个男人谁更适合做永福的丈夫。

  恍恍惚惚地,眼前尽是永福公主那双幽怨地眼神,弄得他心中焦虑不安:如果所托非人……..?应该不至于吧,她是公主,怎么也不会被驸马欺负的,更没有哪个驸马敢干出移情别恋的事儿来,那不就行了?

  幸福、快乐,还要怎样才会快乐?这时的天下没有女人能自已选夫君的,就算自已选择地就一定天长地久永远恩爱么?想那后世就是自已选择恋人的,又有多少人短短几年之后劳燕纷飞的,感情事本来……..本来就做不到十全十美。

  永福,我尽了力了,天作之合的最完美爱情,只有神话故事里才有,缘生缘灭缘自在,情深情浅不由人。永福,我已尽力了!

  杨凌头一次有种无力挫折感,这种事又岂是凭权力和心机能够圆满解决地?听到皇上下旨,一阵茫然之后,他的心里又一阵轻松,这个重担终于卸下了,好男儿,莫辜负女儿心,黯夜、永福,祝愿……..祝愿……..

  杨凌心神飘忽,忽觉被人扯了扯袖子,他茫然抬头,见寿宁侯张鹤龄已站了起来,正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忙也跟着站起,木偶一般随着张鹤龄拜了下去:“恭贺太后喜得乘龙快婿,贺喜太后、皇上!”

  行礼如仪,机械地下拜、贺辞、退下,出了坤宁宫杨凌还象喝醉了酒似的,张鹤龄奇怪地道:“国公爷,可是身体不适?”

  杨凌强笑道:“喔,昨日审阅二十多人的材料,忙碌了半宿,有些困倦了”。

  张鹤龄笑吟吟地道:“喔,这件大事总算了了,国公早些回去歇息吧。过两东瀛侯生日,到时再设宴请国公欢迎”。

  这边尘埃落定,永淳和朱湘儿已从后殿溜出去,飞奔到永福公主府报信去了。永福公主坐在妆台前,静静地听着永淳和朱湘儿兴奋地描述着选驸马的情形,最后又指手划脚地详细描述了太后指定的驸马人选模样,始终一言不发。

  两位小姑娘发现她情形有异,脸上的兴奋之色渐渐消去。两个姑娘面面相觑,最后朱湘儿吐了吐舌尖,扯扯永淳衣袖道:“永福姐姐,我……..我和永淳先出去了”。

  永福默默地点了点头,双眸一片雾气氤氲。

  一缕秀发挽在手中,玉梳轻轻梳理着,秀发光可鉴人,理得柔顺。可那一颗心儿却象是一团剪不断理还乱地麻。

  从此后,萧郎见我如路人,我见萧郎亦不识,我该收拾心情,为人妇为人妻。做一个守贞知礼的好妻子了……..。,痴痴地眼神望向镜中,容颜美丽不可方物,璀璨的象夜空中刹那燃起的烟火……..

  谁叫我生在帝王家呢。陪伴一生的夫君,将永远不会是我梦中的那个人。“啪”地一声,玉梳断成两截,锐利的碎玉刺进掌心,殷殷地血顺着皓玉似地纤腕蜿蜒出一道怵目地红。

  自幼倍受呵护,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地公主,还是头一次弄伤身子,掌心好疼。可是心里更疼。原本朦胧、模糊的爱意,在得悉终身已定的时候,突然变得那么清晰,深深地铭刻在心里,再也挥之不去。

  此情只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毕真心情大好,轻轻松松赶出殿去,对待在偏殿候旨的三个少年道:“皇上旨意。陈辉、孙世博。少年英才,甚得朕心。着保送太学,以期有所成就,报效朝廷。黯夜,你可以回府了,皇上旨意随后便到!”

  这话一说,便是明白告诉他们,皇上看中了黯家的少年郎,驸马人选已经定了,另两位仁兄,你们过五关斩六将,折腾了半个多月也够辛苦的,现在可以去领记念奖了。

  能杀入决赛圈儿的人,心理承受力还是很强地,孙陈二人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都能带着亲切的笑容对黯夜表示了祝贺,这才随着小太监去太学报到了。黯夜又惊又喜,苍白的脸上也腾起两团晕红,气息一促,他忍不住又是撕心裂肺的一通咳嗽。

  这时黯夜可是驸马爷的确定人选了,毕真对他也挺客气,忙上前帮着拍打了一番,细心嘱咐道:“哎哟哟,黯公子,您可得延请名医,早点诊治呀。皇上中意,太后点头,三日之后就得纳采问名,随后皇上还要设宴请你和令尊大人赴宴,当席纳吉婚书,您就是驸马爷了,到时一直呼哧带喘地,多煞风景儿?”

  黯夜胀红着脸又急喘了一阵,才拱手道:“小子多谢公公指点,喜事定了,还要重礼酬谢公公”。

  毕真喜上眉梢,呵呵笑道:”那咱家这里就提前射过驸马爷了,呵呵,咱家派两个人送驸马爷出宫候旨吧,一会儿皇上的旨意就到了,你也得赶快准备六礼仪典了。”

  “是是是,小子多谢,告退,告退!”黯夜又是一阵咳嗽,连忙掏出清咳润肺汤灌了几口,火热的肺腑间顿时清凉不少,这才抑住了咳嗽,起身告退。

  他只知道自已病的不轻,可不知道自已去日不多了,所以对于娶公主,说实话他心里还不大乐意呢。他十六岁就中了举人,也算难得地才子了,将来再考中进士入朝为官,熬上几年外放地方,做一方大吏,三妻四妾,荣华富贵,那是何等逍遥?

  做驸马?也不知道永福公主是丑是美。就算是生的漂亮,做了驸马也便受了拘束,不但一辈子没了前程,而且公主深居‘十王府’,这驸马就是个活鳏夫,他才不愿意守着一个名份上的老婆,做那一年见上一面的牛郎呢。

  可是父亲贪墨脏罚库的大批金银财宝,快被人查出底细了。到那时就得抄家杀头,自已也成了犯官之子,就算不被牵连抓起来,也要剥去功名成为布衣,以后一文不名,穷困潦倒,想参加科举朝廷也不会准了。这个时候永福公主就成了一道赦罪免死的丹书铁券,哪怕她长地奇丑无比。也得把她娶到手,如今家里花了大把银子上下打点,总算是如愿以偿了。

  这样一想,黯夜心里又开心起来,随在两个小黄门儿身后。步履也轻松了许多,游目四顾,宫墙殿宇已不似来时那般敬畏了:再过三天,我就是皇帝的妹婿。走在这宫里头,你们是奴才,我却是皇上地亲戚,呵呵,当驸马的感觉好象也不是那么糟糕。”

  黯夜把手一背,压抑着咳意,洋洋自得地想:“做了驸马规矩多又如何,反正公主长住深宫。她还能管得了我不成?驸马府就我一个主子,只要我小心些,还不是随心所欲?既然命中注定不能入仕,我便做一个风流潇洒的驸马爷罢了!”

  无论是皇家还是民间,婚姻须行六礼,即纳采(  送礼求婚)、问名(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纳吉(送礼订婚)、纳征(送聘礼)  、请期(议定婚期)、亲迎(新郎亲自迎娶)。

  纳采问名简单,皇上恩旨一下,三日之后便带了大雁、鸳鸯、麋鹿等数十样吉礼到皇宫举行。纳采问名之后应是纳吉。古礼是进行占卜。看看双方是否合婚,如果相合。这婚事便正式定下来,剩下的事只是择定吉日正式过门罢了。

  不过到了明代,纳吉已不再行卜礼,直接由女方家长在接受纳采、问名之后交换婚书,定下亲事,到此除非男方退回婚书,否则,名份便定了。

  今日,就是黯家到皇宫纳采问名之期。

  天气冷了,可是房中却暖洋洋的。一大早儿,幼娘偎在杨凌怀中,昵声道:“相公,晚晚上宿在这里时,不要再叫家人把孩子抱走了”。

  “嗯?”杨凌在她唇上印了一吻,轻笑道:“怎么?”

  “那样……..人家都知道……..,哎呀,你还问!”幼娘娇嗔地拍了他一下。

  杨凌开心地笑起来,一抱搂住她,下巴在她的头顶轻轻磨挲着:“宝宝都生了,你还这么害羞呀?呵呵,人伦大礼,有啥见不得人?那小子不抱走不成,他总给老子捣乱,上回相公正在紧要关头,他扯开嗓门便哭,又是拉屎又是换尿布,然后再喂奶,害得我披上件袍子里边光溜溜地就跑去了文心房中,要不是现在练武强身,就得伤风感冒。”

  韩幼娘吃吃地捂嘴儿乐,脸蛋儿红红地偎在相公光滑赤裸的胸膛上,感受着他爽朗地笑声从胸腔里传出地有力的震动,惬意地眯起眼睛,甜蜜地道:“人家知道相公其实每天还有许多事做,可是这段时间你在家里陪着幼娘地时间最长,幼娘很开心。”

  她捉住杨凌一直在她翘臀上游走的大手,手指和他交叉着合在一起,仰起头张开眼睛道:“相公在对付刘公公是么?刘公公这人本来不坏的,记得当初,是他去鸡鸣驿接了相公进京,从此以后相公就飞黄腾达,做起了大官……..”

  “车轿进京地路上,刘公公也挺照顾咱们夫妻的,皇上做太子的时候,咱们搬了新家,刘公公还登门送礼,燎锅底儿来着,唉!这才多长的时间,太子登了基。做了皇上,相公和刘公公都有了好大的权力,朝里一些老臣看不惯,总想着除掉相公、除掉刘公公,谁知道这些沟沟坎坎儿都闯过来了,最后相公和刘公公倒成了冤家对头”。

  杨凌苦笑一声道:“世间事最难预料,今日恩明日仇,谁会算得清楚?刘瑾没有权力时是无害地。当他有了权力,却不会使用时,就成了害人的猛虎了。屯田清丈本来是件好事,结果让他一干,就弄地天怒人怨。

  查办贪污也是好事,刘瑾正在清查内库、西什库,听说西什库甲房有人盗卖银朱、乌梅、黄丹、百药煎之类的物品,大大小小地贪官污吏抓了一百六十多人。管内库的官儿,全是一只只大肥老鼠,收拾也是应该的。

  可是呢,他自已趁机弄了大批的财产搬回了家,手下负责查办贪污的官员也从中渔利。贪官是查出来了,贪脏却不过是从那些小贪官的手里转移到了他这个大贪官地手里,唉!刘瑾,已经不是当初捧着个咸菜坛子来祝贺咱们乔迁的刘公公了。”

  韩幼娘又贴到他胸口。轻声道:“幼娘是女儿家,不懂那么多朝中大事,我只知道我地相公是最棒的、最好的,我的夫我的天,你做什么事我只有支持你,只是想着原来还常走动的朋友,现在搞地势不两立,幼娘有些伤心。”

  杨凌腾起手来。在她光滑柔软的翘臀上一拍,笑道:“我地幼娘也是最好地,赏家法一记!”

  “讨……..厌……..”,两个人又打闹一阵儿,韩幼娘道:“相公,天光大亮了,起了吧,惠国公府昨日送来请柬。请你赴宴呢。今日去吗?”

  “不了”,杨凌坐起身来。韩幼娘从钩上摘下衣袍,跪坐在床上给他穿着衣服:“今日……..是驸马入宫纳采问名的吉期,皇宫里上下都在忙碌,文心不用进宫为太皇太后诊病。太后地病很重,加上年老体虚又引起了其他病症,文心也不敢用药,她要去拜访一位杏林同道,讨教些问题,我得陪她去一趟”。

  “嗯!我带孩子去哥哥家窜窜门儿,许是见二哥做了大将军,大嫂一直鼓动大哥也做些大事,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大哥不愿走你的门路,自已活动了一下,要去辽东从军呢。”

  “嗯,这事杨一清大人对我提起过了,大哥不愿靠我的关系升官,我也就没出面,凭大哥的本事,他一定能出人头地地,原辽东总兵现在我的麾下,临走时我叫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