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 勒石载功(求月票)_回到明朝当王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06 勒石载功(求月票)

第(2/3)页

了,战阵之上刀枪无眼,万一他有个好歹,那可真是砸完铁锅砸砂锅,蜀王一系以后不用开伙了。

  众人劝阻不止,朱让槿凛然道:‘诸位大人不必再劝,于公,平叛巴蜀乱贼,让槿身为蜀王之子义不容辞!于私,王兄被害,身为同胞兄弟,为兄报仇,让槿又何惜此躯?何况我朱让槿并非文弱书生,自幼练得一身武艺,对付几个蛮人,倒还绰绰有余!‘

  众人见他态度坚决,不好再劝,便纷纷向杨凌投以求援地目光。杨凌略一思忖,心中忽然有了计较:叫他跟去也无妨,只要不让他上战阵便是了。世子十有八九已经死了,让他立份功劳,晋位蜀王世子也能实到名归。

  想到这里,杨凌微笑点头道:‘好!巴蜀之地,本是蜀王治下,那就由二王子代父平定九丝城吧!‘

  九丝城在县西南百余里内的九丝山深处,山高坡陡,岩悬壁峭,林深涧阔,野草掩径,地形十分险恶。蛮人据山称王,在这里依山筑城。据说修好城堡后,不知道有多大,用绳索去丈量,绳索用完了,才围了一半,想来想去,决定改用蚕丝重新丈量,足足用去了九两蚕丝。所以蛮人就把城堡取名九丝城,还有一说是都掌蛮有九个姓氏,故而以此为名。

  九丝城粮多将广,易守难攻,都说蛮人穷苦,可是据说九丝城内牛羊成群,粮谷成山,山上随处可放牧、狩猎。还开辟有肥土良田,这样的地方如果围而不攻,就是守上百年都不成问题。

  九丝城中有自称大王的蛮人阿大建筑地王宫,前有大寨门、小寨门、过了大王殿,后边还有大王仓库和西关口等。自从凌霄城、都都寨等相继失守。阿大在九丝城四周广挖战壕掩体,防卫森严,由他和胞弟阿二、还有亲信蛮将方三镇守,号称都掌蛮三雄将。

  要进入九丝城。中间有一道长谷,军队如果进入谷中,蛮人从两边岩山上夹攻,无处可逃。杨凌到了戎县,便开始组织人马尝试攻山,甚至建了许多上边搭以倾斜木顶的独轮车为伞,掩护军兵入山,但是这样也应付不了蛮人从山顶投掷的如磨盘大地巨石。连着攻了几天,损失惨重,眼看这样不是办法,杨凌便暂停进攻,亲自进山勘察地形。

  杨凌站在一处高峰上,看着云雾缭绕的险峻山峰久久不语。过了半晌,他才在一块巨石上坐下,皱眉道:‘此山凶险。不宜放火。如说硬攻,难就难在这九丝双壁既狭又长。不知要损耗多少兵马才可能攻得进去。如要围而不攻,山上粮草无穷无尽,四季又气侯莫测,大军无处屯扎不说,光是淫雨瘴雾,就能让军队生起瘟疫,我们一路下来,无坚不克,难道这最后一关,偏偏就过不去了?‘

  宋小爱道:‘是呀,九丝城的都掌蛮士兵全算起来不过四千左右,真要打起来可不是朝廷七万大军的对手,问题是我们如何攻到九丝城下,这双壁总不成真的把它挖没了吧?‘

  杨凌听了一声苦笑,当初一名豪言壮语,难为宋小爱还记在心里,可是看看这双峰狭壁,就算用上后世地爆破炸药,要把它轰平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哪有可能把它挖空。

  就在这时,朱让槿领着一个颌下无须、面目红润黎黑的人从山下爬了上来,那人身手矫健、攀山如飞,朱让槿竟也面不红气不喘,看来他那日所言不虚,真地是精通一身武艺的。

  朱让槿见了杨凌,拱手道:‘大人,可曾想出了破山之策?‘

  杨凌起身迎上,摇了摇头道:‘难,这九丝城就象一枚核桃,就是外边的这层硬壳难以突破,如果攻得进去反倒没什么好怕的了。昨东瀛官又派了人向阿大招降,阿大没有片语回复,反而加派了两壁的守军,看来是决定顽抗到底了‘。

  朱让槿明白杨凌地意思,神色不由一黯,半晌才振作精神道:‘大人,这位是我地好友,一位彝族兄弟,他叫吉潘。他和蛮人做过生意,曾赶着牛羊来换取蛮人制作的铜鼓,多次走过这条道路,他告诉我,除了这条道路,山中还有一条小径可以抵达九丝城下,不知对大人是否有所帮助‘。

  杨凌精神一振,连忙请吉潘坐下,详细询问情形。如今地发展情形,吉潘的父亲审时度势,对朝廷的支持力度也已大增,吉潘瓦西本来只是碍于好友面子,才随他来到这里,如今倒是真心实意想要协助官兵,为本族立下一份功劳了。

  当下他详细讲述了自已进山时的发现,最后道:‘这条小径也在山谷中,蛮人的铜鼓制作精良,在我们西南诸族中是极昂贵地宝物,要换一架上好的铜鼓就要用牛千头,我曾经赶着大批的牛羊进山交易,牛羊不循路径,在草丛中胡乱行走,才让我发现这条小径。

  不过这小径虽然隐密,从壁顶不易发现行人进出,可是极为难行。恐怕二三百人经过,就不免要露出行藏,进去了也夺不了关隘‘。

  杨凌听了不免有点泄气,不过毕竟这是一线希望,他让吉潘瓦西拿起石子,在地面上绘出图形,反复讲解,直到对整个地形都熟记于心。这才点点头,思索半晌又缓缓摇摇头。

  朱让槿见他还是想不出可行的办法,便道:‘我和吉潘兄弟再下山转转,看看能不能想出别地办法‘。

  ‘好,你们多带些人,要多加小心‘,杨凌送走了他们,又坐回石上。托起下巴望着山谷发愣:‘循正路进山,不可行!从小道进去,纵不被发现,但是人数也限,守关蛮子至少不下千人。纵是奇袭也难攻下。两旁险峻,又不能返身剪除两旁壁上千余名蛮军战士保我大军通过,唉!还是不行!不行呀不行……..唉!‘

  杨凌愁眉苦脸地叹了口气,一扭头忽然瞧见宋小爱蹲坐在他旁边。也双手托着腮帮子,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盯着前方的山谷出神。她的双手把脸蛋和嘴唇托地有点变形,显得有点孩子气。

  杨凌是想心事想的出神,可是明显看得出来,宋小爱是无所事事,坐在那儿百无聊赖地出神,杨凌不由‘噗哧‘一声笑了。

  ‘嗯?‘宋小爱乜斜着亮晶晶的眼神奇怪地看了他一眼。

  杨凌笑道:‘你觉得待在这儿没意思,就到处走走嘛。我身边这么多兵马,也不用你陪着,汉超呢?‘

  宋小爱拍拍屁股,跳下石头笑嘻嘻地说:‘我没人了啊,自打李副帅一到,我的兵马就全交出去了,我自已带来地兵精于穿山越林,所以让小伍分成百十来组。全带着去摸地形了。我现在就一个人,能去哪儿?‘

  杨凌心中灵光一现。忽地也跳下岩石,盯着宋小爱,两眼烁烁放光,一步步逼近着笑道:‘你刚刚说什么?你的人分成百十组全都派出去了,你已无人可用了?‘

  ‘这……..这不是色眯眯的淫笑吧?‘宋小爱有点毛了,她心儿跳跳地颤声问道:‘是……..是呀,大人你要干吗?‘她一边倒退一边说着,手已情不自禁地摸向刀柄儿。

  ‘哈哈哈哈……..‘,山顶上传出杨凌猖狂的大笑。

  笑声在群山间回荡,还真有点象是狼嗥……..

  五天后,参将李泽率部离开戎县,兵出印耙山,绕西截断吕郜、乌蒙、承峨诸路;参将林英远所部兵出谷爆,赶到南部兵驻当芒、越西;游击将军崔贵从东北截断九丝山退路;西北由指挥使焦宏引兵出动;金鸡岭则交由六族狼兵驻扎。杨凌、李森、宋小爱部兵发黑帽山,五路大军,环络如连珠,缓急相应,互相支援,互相配合,做出了从各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地姿态。

  都掌蛮三雄将也调兵遣将,分驻各个要隘,做出御敌于九丝山外的模样。各路兵马迂回远绕,还没攻到九丝城附近,做为主攻的杨凌一部已经与蛮军交锋了,守备靳国英领本部人马为前锋,奋力攻山,出劲旅与蛮兵鏖战。

  官兵退出山去后重落蛮人手中的十余道山栅又重落官兵之手,蛮军再次退守九丝山两壁,官兵攻山,蛮匪以强弓硬弩,万箭齐发,栩栩如电散落不休。官兵再换木伞车,蛮匪改以巨石、燃草等物投掷,官兵又退,双方重新进入胶着状态。

  此时绕道远攻地各路兵马陆续抵达九丝山附近,九丝城尽出精兵,分守要道,以一当百,官兵寸进也要付出累累尸体,伤亡颇大,官兵又陷入围而难攻地阶段,阿大王松了一口气,但仍不敢大意。各路守军严阵以待,双方皆疲劳不堪。

  这两日,忽然又下起雨来,淫雨之后瘴雾弥漫,阿大情知官兵不适应这种天气,只消再坚持两日,官兵必然退兵,于是派人给各险隘守军送肉送酒。犒劳三军,大有胜利在望的模样。

  雨一下起来,官兵果然退后一些,在高处筑起营寨,接连两日没有发起进攻。

  这天夜里,淫雨霏霏。杨凌从宋小爱地狼军勇士中挑选了七百人,由伍汉超、吉潘瓦西带队,人人腰缠绳索、肩佩腰刀。脚下草鞋、口中衔枚,悄然遁入了夜色当中。

  雾雨淋淋,又是夜间,如果想攻山那是摆明送死,各路蛮军宰牛杀羊。放心饮酒,但是仍然派了许多警卫,不过夜色中雾雨迷濛,始终不见官兵动静。

  吉潘瓦西领着七百狼兵衔枚疾走。飞登攀援而上,以夜色、雾雨为掩护,悄然从九丝两壁间地小道穿过,天还没亮,七百勇士已抵达九丝城下,他们隐匿在林中悄然歇息,静候着规定的时刻到来,并且做着一些准备。

  现在九丝城真的成了核桃壳。杨凌七万大军分兵五路,已经将蛮军地主力全部吸引了出去,分布在各处要隘,守城的蛮子除了老弱妇孺,所剩勇士已不多了。

  天朦朦亮,凌晨时分正是人们最困倦地时候,外边又没有传出丝毫动静,城头守军正东倒西歪地放心大睡。数百只飞挠铁钩同时抛上城墙。一个个狼兵如同灵猿一般攀爬了上去。

  喊杀声起,蛮子们惊慌跃起。不知从何处飞来大股的敌人,更可怕的是这些人根本看不出来路,一个个身着怪异的绿色花纹衣服,头上戴着式样古怪地帽子,脸上绘着一道道斑纹,象极了祭祀祈福时巫师们扮演的蛙神。

  蛙神在蛮人中有着神圣无比地地位,搞不清状况的蛮子敢跟数万官兵对抗,却不敢和神灵动手,等到他们看清楚这些神灵也要用刀杀人、也会流血死亡,醒悟出这些人十有八九是官兵假扮的神灵时已经大势已去,守关蛮兵中仅余的三百名精锐被杀的七零八落,其余老弱一哄而散。

  这些狼兵并不急追,一边纵火烧寨,一边四处劫掠。外围各路官兵到了指定时刻便一齐发起攻击来,这一次他们不但全力抢攻,而且军中全用了蛮人的大铜鼓擂鼓助威。代表着自已这一族战神之灵地铜鼓在对方的军营中响起,给各路蛮军造成了不小地恐慌。

  官兵事先都学了几句蛮语,此时齐声呐喊起来:‘诸葛武侯作法,天神已经抛弃你们啦,快快弃械投降,九丝城已经被攻破了!‘

  回望九丝城方向,果然一股浓烟冲霄而起,本来最是鼓舞军心士气的铜鼓,此时却听得令人发慌:汉人请来了诸葛亮,九丝城都破了,这仗还能打么?各路蛮军再也不听蛮将指挥了,撒丫子便尥。十处险关,至少有八处不攻自破,漫山遍野都是追杀的官兵和跑路的蛮兵。

  九丝双壁上的蛮军只抵挡了片刻功夫,前方铜鼓一响,后寨火光一起,山上抛下地巨石擂木便寥寥无几,官兵一鼓作气,冲过九丝双壁,杀向九丝城大本营。

  蛮人大败,官兵进了九丝城,一边放火烧屋,一边挥军掩杀,阿大王闻听报告惊骇莫名,他穿上自制地龙袍皇冠,挥舞着大刀亲自率心腹死士冲出大王殿迎敌,奈何他地人虽然悍勇,却架不住蜂拥而至的明军官兵。

  从凌晨杀到中午,阿大王已退守到西关口,此时城中处处失火,官兵把大王仓也点着了,那里边储荐了堆积如山地稻谷粟米,这粮仓一烧,就算阿大王请了蛙神上身,夺回九丝城,也无法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