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战场无父子 兵不论雄雌(求月票)_回到明朝当王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02 战场无父子 兵不论雄雌(求月票)

第(2/3)页

其上,便足以抵挡百万兵马,实是难攻呀”。

  杨凌微笑道:“铜鼓岭虽然险要,但是以前朝廷大军攻山屡屡受挫,寸步难进,其实是陷入了一个误区,身在迷障而不自省,否则何至于数十万大军寸步难进?”

  朱让槿也被引动了好奇心,不由疑道:“什么?这处天险经俘虏描绘修整后,沙盘上模拟的景致已经十分逼真,在下已经看过四五次了,实是难以攻破。大人说自陷迷途,指的是……..?”

  杨凌走到沙盘旁,指着一处要隘道:“二王子、封大人,你们看,这里是铜鼓岭,三处峭壁悬崖,难以攀援,上山只有这一条崎岖山道。贼人依山建有数处碉堡,易守难攻。我说的误区就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攻下这些碉堡?”

  杨凌指点道:“这些碉堡都修建在山险之上,并不当道。我们的大军难以通过,但是挑选一部分身手矫健地精兵,却可以躲过这些碉堡,轻兵深入,直捣巢穴,何必在山口和他们争一堡一卡之胜负?

  要知道这些碉堡建于险要。高高在上,利于守隘,却不利于蛮人出兵前后夹击,况且这些碉堡中也存不了多少兵,想前后夹攻我们突袭而入的人。从兵力上来说也办不到。”

  朱让槿吸了口冷气道:“大人,此计太过冒险了,轻骑深入,即便避过这些要隘。也是无法攻下其后地山寨的,到时有这些碉堡阻碍重兵通行,轻军深入者没有后援,必被蛮军反扑歼灭”。

  杨凌赞道:“说的对,凭一支轻军,是无法攻下山寨的,所以本官轻骑深入,攻山寨是假。阻山寨援军是真。山上几处险堡,我们从外边是无法攻破的,可是从山寨两旁却可以攀援直上。

  我使人先冲进去,再杀回来,在山顶,面向山下的碉堡便失去了屏障作用,突进地轻军人数应该不在碉堡中地蛮军之下,把这些碉堡夺下来。重兵大队便可以从容通过。再取山寨便易如反掌。”

  杨凌地“回马枪”听地封参政和朱让槿愕然不已,封参政道:“大人。我军再是骁勇,突击冲过的轻兵数量也极其有限,寨门前既停不了那么多人,也无法把重炮拉进去,这时还要分兵上山,反击碉堡,山寨中的蛮人岂能不反击?突入的轻兵又如何阻止山寨中的蛮人反扑,一直坚持到碉堡被攻克,大队官兵来援?”

  “凭刀枪对抗,自然不可敌”,杨凌淡淡地道。

  朱让槿目光一闪,说道:“大人想必另有克敌利器了?”

  杨凌笑了笑道:“本官当初对付谋反的东厂番子,曾经使用过依照军中的‘百虎齐奔箭’改良地火箭,可以单人背负而行,杀伤力惊人,短时间内可以以一敌百。我早已通知南京兵器局日夜赶造,同时还赶制了蒺藜火球、群蜂炮、大蜂窝、风尘炮等阻拦和遮障性火器,足以用来阻止铜鼓岭寨中冲出的援军”。

  朱让槿恍然道:“大人,前日起运出营寨的就是这批火器吧?怪不得押运慎之又慎”。

  杨凌颔首道:“正是,这批火器运往李森营中,铜鼓岭,就要请这位指挥使大人,亲自指挥夺取了”。

  朱让槿欣然道:“僰王山地势与铜鼓岭相近,大人莫非也要用相同的计策?”

  杨凌摇摇头,又点点头道:“大同小异。这僰王山与铜鼓岭虽只略有差异,不过攻打铜鼓岭的火器却用不上。你们看,僰王山四面陡绝,屹如城墉,山下四周无路,惟有西关口和插旗山有隘道可上,

  该山主峰黑帽顶地半山腰建有一座石头大寨,此寨围山而建,巨石为墙,高不过丈余,城内大小约百亩,设有大寨门,小寨门。门前宽阔,两侧巨石城墙伸延数百米。如果大军攻到这城墙下,要破城而入便不难了。

  此山最难攻处不在寨前,而在通往山寨的这条区区百余丈的羊肠小道,最窄处只容一车经过。而它旁边是百丈峭壁,峭壁之上是密林,蛮人在林中蔽掩,投掷滚木擂石,本官就是用十万大军去堆,也过不了这百丈长的死亡之路。”

  众官员连连点头,深以为是,明军与蛮人对战屡屡失败,倒不是蛮人异常骁勇,而是他们地所在奇险无比,实非人力所能对抗。

  杨凌继续道:“这些峭壁既平又高,攀又攀不上,箭又射不到,蛮人藏于其上,如果他们杀我十万兵,自损一百人。恐怕都是累死的,不会有一个是被我们杀掉的。这山险就险在这个地方,如果这条山路的峭壁密林中没有蛮人设伏阻拦,所谓险不可攻的僰王山就弹指可破了。

  只是石头大寨夹山而建,就算派轻兵攻到城下,左右仍是一片峭壁,无法爬上去,所以对付铜鼓岭的‘回马枪’。在这里用不上。”

  其他几名官员听了面面相觑,从杨凌的口气,显然他已经有了应对地办法了,可他这关子不卖出来,在场地这些文武官员就是想不到要如何解决四周峭壁百仞,弓矢难及、灵猿难攀的悬崖,来对付匿于山顶密林之中的蛮人。

  冯知府忍不住问道:“大人准备如何破除这处天险?”

  杨凌吸了口气,淡淡地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本官也在等,这‘东风’,应该也该到了”。

  ‘东风’果然到了。

  由钦差杨凌命名,福建军器局出产的东风二级运载火箭到了。

  在剿倭海战中,曾有明军水师将领建议使用“火龙出水”等火器。但是这种火器虽然飞行甚远,可是火药燃烧产生的推力不均衡,方向性太差,尤其海上风向、风速不定。火龙一放出去便只能听天由命,实用效果有限,杨凌未予参纳。

  不过他对这种原始的两级火箭很感兴趣,虽说它和后世的多级运载火箭以及反舰导弹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可是明朝时地中国人能够大胆想象,设计出这种武器,他觉得这种富于想象力地精神更加可贵,所以保留了军器局对于这种火器地设计研究。

  ‘火龙出水’是一种水陆两用火箭。龙身由五尺长的薄竹筒制成,前装一个木制龙头,后装一个木制龙尾。龙体内装有火箭数枚,引线从龙头下地孔中引出。龙身下前后共装4个火箭筒,看上去就像一身生四翼的飞龙。

  火龙前后两组火箭引线扭结在一起。前面火箭药筒底部和龙头引出的引线相连。发射时,先点燃龙身下部的4个火药筒,推动火龙向前飞行。火药筒烧完后,龙身内地神机火箭点燃飞出。射向敌人。这种火箭已经应用了火箭并联、串联原理。平向飞行可至三四里地之外。

  此外还有‘神火飞鸦’、‘飞空震天雷’等远攻火器。神火飞鸦有鸟头、鸟尾、鸟翼,可飞行百丈。内装炸药,腹下亦捆绑四筒火箭为助推力。这些火器大多尚不具备对人体和固定目标进行准确打击的能力。

  象“火龙出水”惟妙惟肖的龙首、龙身、龙尾,原本更多的是装饰性作用,其实会影响火箭的推进方向和产生较大阻力,‘神火飞鸦’地鸟翼虽说是为了增强飞行稳定性,但是形状也和真正的鸟翼相似,不但制作起来费工费时,但是为了追求形似,稳定性也不太好。

  杨凌在军器局督促研制佛郎机炮时,见到了这些火器,按照他的要求,对这些火器取消了各种花哨的名字,按照不同火器地射程和主要作用统一命名东风一号、二号、三号火箭。

  同时他让火器专家郑老对一些华而不实的装饰性部分进行了改造。‘火龙出水’,现在的东风一号,整体呈流线型,射程最远。原来龙腹为了追求美观,只能安装四枚分箭头,现在增至七枚,作用从杀伤改成以纵火为主,箭头内裹火药,缠以层层绵纸,再涂油脂,点燃时强风不灭,水浇不熄。

  由‘神火飞鸦’改造的东风二号,依然大腹便便,犹如一架航天飞机,鸟翼仍然形似,但是去掉了原来粘粘的羽毛,变的平削如纸。鸟腹内装的是易燃易烟的引火物,同时拌以砒霜、磷和其他易发出炝人气味地东西。

  山顶密林之中烟火难散,这种东西在里边燃烧释放出大量毒烟,再加上钻天猴儿似的火箭到处乱窜,在那枯叶如泥,足有几尺厚的原始山林中……..

  游击将军崔贵站在僰王山前,望着在月色下仍然黑沉沉矗立如巨人的山形打量半晌。点头道:“很好,这里山势大多陡峭如镜,拔地而起,虽然奇险无比,但是方便纵火,下边有这百十丈地悬崖峭壁,上边火势再凶,都很难殃及其余群山。否则倒是一桩麻烦事。”

  “开始吧!”

  夜色中一枚枚火箭喷吐着光焰,向黑沉沉的山顶遥遥扑去。稍顷的功夫,山顶犹如飘来一片乌云,‘乌云’越聚越浓,终于遮蔽了弯如一钩的月亮。

  小半个时辰后,夜空一片彤红,烈焰焚天,远远地看那情形。山顶莫说藏人,便连石头都化了,就是掘地三尺,也休想找到一个藏身之处。

  火光映得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