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难题_谋明天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七章 难题

第(1/3)页

  崇祯四年四月初二,吴宗睿离开淮安府城,前往山东青州赴任。

  出任淮安府知府仅仅七个月的时间,就被调整,而且前往的地方远远比不上南直隶和淮安府城,放在其他官员的身上,肯定是难以承受的,吴宗睿却不在乎,也能够接受。

  不管是在南京,还是滁州,乃至于淮安府,吴宗睿的手脚都是被捆的紧紧的,不敢大规模的施展,毫不客气的说,他的绝大部分言行,都在诸多官吏的监控之下,因为这里同样属于京畿地带,处于皇上和朝廷的重点关注之中。

  山东青州府的情况肯定不一样,而且即将到来的巨大动荡,将使山东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管控的真空之中,缺乏朝廷的监管。

  这就是吴宗睿的机会,他可以趁此机会,迅速壮大军队的规模,壮大自身的实力。

  辽东汉人善战,而且打战不怕死,这是优点,缺点就是纪律涣散,不遵守军规军纪。

  这一点,正是吴宗睿统领军队之优势,其麾下的五千多军士,纪律是相当严明的。

  其实军队的军规军纪是不是严明,军士是不是秋毫无犯,最为关键的还是军官,只要军官循规蹈矩,军士自然也老老实实。

  所以说,到了山东的青州,吴宗睿可以抓住机会,大量的招募辽东汉人。

  相信这些辽东汉人到了吴宗睿的麾下,会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至于孔友德一类的军官,还是算了,这些人桀骜不驯,散淡涣慢,有些恶习已经深入骨子里面,难以改正,进入军中就是老鼠屎。

  如何应对这一场声势浩大、状况惨烈的登莱兵变,吴宗睿也有自身的打算,那就是密切关注、审时度势,抓住一切有利的机会,壮大自身的实力。

  登莱兵变,是吴宗睿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能够完全把握机会,经过了这次兵变,吴宗睿的力量将要空前壮大起来,虽然不足以与朝廷直接抗衡,但也能够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当然,韬光养晦的策略还是要施行的,毕竟大明王朝还没有到摇摇欲坠的边缘。

  从淮安府知府调任青州府知府,吴宗睿也认真分析过了,从南直隶的淮安府到山东的青州,从南京督察院的右佥都御史,到督察院的右佥都御史,怎么看都是平调,而且京城的督察院,其权威是远远大于南京督察院的,不过这其实是一次带着贬斥的调整。

  南直隶与山东是无法比较的,南直隶的兵部尚书,以及镇守太监等人,可以直接向朝廷举荐官员,更不用说以户部尚书兼任漕运总督一职的杨一鹏,那都是很有话语权的,相对来说,山东巡抚的地位就要低很多了,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皇上和朝廷关注的目标,一方面是辽东,另外一方面就是南直隶,辽东的后金鞑子虎视眈眈,已经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而南直隶则是大明王朝的粮仓,不容有丝毫的闪失。

  尽管农民起义军在陕西等地肆虐,可朝廷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