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风波起_谋明天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九十九章 风波起

第(1/3)页

  京师,紫禁城。

  早朝已经开始好一会了,翰林院侍读张溥和吴伟业心神不宁,时不时抬头看着御辇之上的皇上,可惜两人在大殿之内站立的位置靠后,根本就看不清皇上。

  吴伟业是崇祯四年殿试榜眼,张溥是殿试二甲进士,相比其他的同年,两人还是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殿试结束,两人同时进入翰林院,吴伟业敕封翰林编修,张溥敕封翰林院庶吉士,崇祯九年,两人同时被敕封为翰林院侍读。

  翰林院侍读尽管只是六品的品阶,但身份尊贵,前途无量,若干年之后,经历充足的磨砺,翰林院侍读都会进入内阁,成为内阁大臣。

  张溥依旧是复社的领袖,吴伟业依旧是复社的骨干,只不过两人入朝为官之后,在复社的事情上面,表现的稍微隐蔽和低调一些罢了。

  复社在南直隶以及江浙一带发展还是不错的,成员众多,其中不少人都是朝廷中的官员,这就让复社的势力慢慢壮大起来,甚至不弱于东林党,朝廷对于复社的态度颇为暧昧,没有表示支持,但也没有公开的反对。

  进入翰林院之后,张溥和吴伟业两人也没有闲着,他们不断鼓吹复社的观念,期盼朝中更多的官员加入复社之中,因为他们的身份特殊,不少人也真的成为复社成员。

  张溥和吴伟业很聪明,他们知道皇上痛恨党争,所以有意无意划清复社与东林党之间的关系,不过复社的骨干成员都知道,复社与东林党是紧密相连的,两者是一体的。

  复社这些年的发展,也得到了东林党人大力的支持。

  其实张溥和吴伟业等人,大量借鉴了东林党发展壮大的经验,一方面,他们非常注意复社的组织构架,注重组织上的联合与统一,认为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壮大复社的力量,另外一方面,他们注重权威的形成,在复社组建以及壮大的过程之中,始终突出张溥领袖的作用,而且不断将复社的思想和观念灌注到张溥身上,让张溥形成权威,最后一个方面,复社最终的目的,就是对朝政直接的干预,甚至能够达到左右朝政的局面。

  这一切,都是借鉴东林党的做法,复社不仅做到了,还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味道。

  当然,复社在发展的过程之中,遭受到了重创,而这一切都拜吴宗睿所赐。

  从地位和身份来说,张溥和吴伟业等人远不能够与吴宗睿比较,虽然他们身为翰林院侍读,身份尊贵,前途无量,可人家吴宗睿已经是太子少保、督查院右副都御史,蓟辽督师,领兵部尚书衔,其身份与内阁大臣没有多大的差别,直接进入内阁是完全可行的。

  从权威方面来说,张溥与吴伟业等人更是没有可比性,虽然复社正在发展壮大,可是复社所做的一切,与吴宗睿不在一个档次上面,吴宗睿率领登莱新军,数次打败后金鞑子,不仅稳固了登州和莱州,也稳定了辽东和大明的边关,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