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钓鱼之道(上)_舌尖上的大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2章:钓鱼之道(上)

第(1/3)页

  杨怀仁歪过头去看,这个老头六十来岁,身上同样穿着灰色的棉大褂,也同样在外边套了件羊皮夹袄,一双厚底的翻皮靴,除了体型由于上了年纪有些发福之外,连身高和杨怀仁都差不多少。

  换句话说,这爷俩算是撞衫了。杨怀仁笑着摇了摇头,“这位老伯,您随便坐,小子正闷得慌,你来了正好,咱俩也好搭伴拉个呱。”

  老头本来挺客气的,可听杨怀仁说完,便一屁股坐了下来,看也不看他一眼,嘴里嘟哝了一句,“没人就没人,啰嗦半天干球?”

  杨怀仁心里来气,暗道你这老头说话太呛人,若不是看在你上了年纪的份上,哥们一定让你去湖里冬泳锻炼一下。

  既然人家不爱搭理,那咱就自己钓自己个的鱼,杨怀仁撇着嘴说服自己不要去跟一个老头较劲,可那老头偏偏嘴巴一直不肯停下来,手里摆弄着鱼钩和鱼线,嘴巴还在唠唠叨叨埋怨着些什么。

  “现在这帮小子们越来越不像话了,大明湖又不是他们自己家的,在湖边插一根竹竿就是你占下的地方了?你咋不去衙门门口插竹竿呢?衙门也是你家开的不成?”

  听了这话,杨怀仁忍不住偷笑,他有点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大明湖水草肥美,水域广阔,清朝大才子刘凤诰曾经在铁公祠写下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绝联妙笔来赞美大明湖的景色。

  大明湖也正是因为遍植荷花和水草丰美,充沛的食物让湖中的各种淡水鱼众多,直到清朝末年,还能年产三十万斤鲜鱼,能满足当时整个济南城里百姓一多半的淡水鱼类的需求。

  只是后来的近百年里因为工业化和环境污染,才导致水域逐渐变小,鱼类的生存环境变差,才导致没有人再去吃湖中的淡水鱼了,直到后来重新进行环境保护之后才又逐渐恢复了清澈的湖水和原有的生态平衡。

  千年之前的宋朝,夏秋时节的大明湖了三分之二的湖面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