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威远楼_舌尖上的大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48章:威远楼

第(1/3)页

  威远楼,号称是中京大定府最大的酒楼,由四座三层高的巨大建筑组合而成。

  杨怀仁觉得比武招亲的事,他也没有什么好准备的,便领着兄弟们来到威远楼,一来是想多了解这个时代的契丹食物,二是放心不下已经来到威远楼守候了两天的徒弟羊乐天。

  契丹人的传统食物,和其他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致都是相似的,都是以各种放牧的牲畜为主要食材的,主要是各种肉食和奶食。

  肉食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制作方法上无非是烤和煮,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让杨怀仁感到有趣的,是他们储存肉食的办法。

  汉人储存肉食,是用腌制的方式,用盐,配以各种调味料,把肉制作成带有咸味的腊肉或者腊肠,来保持肉类食品的可食用性。

  后来人们发现,经过了腌制和晾晒、风干和发酵之后的肉类,比起新鲜的肉食来,又多了另一种发酵的味道,有人形容说,这就是时间的味道。

  而草原上的牧民,由于获取盐的途径上没有难免的汉人那么方便,他们便从生活中摸索出一种新奇的方法用从肉类中提炼出来的动物脂肪,厚重的涂抹在要保存的肉类表面,然后把肉类进行风干。

  寒冷干燥的空气让肉类迅速风干的同时,让肉类迅速脱水而开始出现龟裂,甚至出现巨大的缝隙。

  而这时那些涂抹在肉类表面的动物脂肪也很快填补到这些缝隙中,自身变质的同时,却为肉类提供了一层保护膜,组织了内部的变质。

  这样的贮存肉干,闻起来也许已经发臭变质了,但切开之后,里边却还是完好的,用水烹煮,还保留着新鲜时候的肉腥味。

  其实自从辽国建立了国家之后,越来越多的契丹人开始转变了生活方式,和汉人一样,过上了农耕为主的固定的生活。

  汉人最常见的两种主食,面和米,也逐渐成为契丹人的主食。

  同样是为了易于保存,他们把麦和米研磨成粉,然后加水做成了各式各样的饼,用平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