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3章:笨办法行不通_舌尖上的大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43章:笨办法行不通

第(1/3)页

  庄士恒继续道,“其实这个数量也不多,主要的贸易对象还是辽国商人。契丹人对于采购江南的丝绸和茶叶,出手很大方。

  加上契丹商人在大宋都有自己的商队和货栈,所以一般把东西卖给他们,是最赚钱最省事的。

  当然,同样的货物,在大宋和在辽国,那价钱可差的太大了,就像辽国的毛皮,在他们那里根本就不值多少钱。

  但皮子运到大宋,即便成本也翻了一番,但处理之后做成皮衣皮具卖,还能有翻倍的利润。

  咱们的茶叶丝绸,也是同样的道理,正是因为有的赚,最近这几年来江南采购丝绸和茶叶的契丹商人也越来越多。

  王爷应该清楚,在咱们大宋,番邦来的商人多少都要受些歧视的,官府和我们商贾都不太待见,毕竟大都是些臣属国的商人,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也不算什么事。

  只有契丹商人有些不同,毕竟他们打着兄弟之邦的名义,官府也不好太过管束他们以免被人冠上破坏宋辽关系的罪名。

  所以契丹商人在咱们大宋,起码在官府的面上,还是受到不少优待的,他们也比其他国家来的商人更加有自由度。

  但在老百姓眼里,和契丹人做生意的话,有时候也容易被戳脊梁骨。

  所以大宋的商人为了自己的颜面,在和契丹人做生意的时候,同样的货品,卖给宋人和和卖给他们也绝对不是同样的价钱。

  卖给契丹人,总是要加价的,这样也是为了减少老百姓的抱怨,做出一种姿态。

  时间长了,这种情况也便形成了一种商人之间预定成俗的规矩,和契丹人做生意,是绝对要狮子大开口的。

  但实际情况上呢,这些契丹商人还真是不缺钱,他们从辽国来的时候,带来了大量的毛皮和中草药。

  这些东西卖了钱再转手买了咱们的丝绸和茶叶,最近几年笔墨纸砚啊,纸张和书籍啊,也成了他们采购的重要商品。

  他们也是知道他们来和宋人商人做买卖,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