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终于_红楼之庶子风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七章 终于

第(1/3)页

  张子四言在今世的初次面世,带给诸多儒生乃至在场官员的冲击,只能用振聋发聩来形容。

  便是在后世,人们在读这四言时,心中都有震动,更何况这些自幼饱受儒学熏陶的儒生们?

  贾琮摘抄于前世的那三阙词作,虽然也动人心,却也只是让人喜欢罢了。

  然而张子四言,却完全是两个概念,也是两种意义。

  词作可陶冶情操,让人爱不释手,而这四言,却可成为世间儒生的读书灯塔。

  为天下儒生指明读书的方向。

  这一刻,京城贡院外青云桥畔的空地上,三千生员和诸多兰台寺官员们,无不面色动容的看着身姿笔挺的站立在那的贾琮,甚至都忘却了罢考之事,心中如黄钟大鼓般反复涤荡着那四言,每个人,都是发自灵魂的震撼和颤栗!

  吾辈儒生,读书所为何事?

  当为天地立心!

  当为生民立命!

  当为往圣继绝学!

  当为万世开太平!

  面色激荡的杨养正携十数兰台寺御史,步步而下,至与贾琮平齐处未止,再下一台阶,站于众生员前,又整肃衣冠后,竟以古礼拜下。

  三千生员丝毫没有哗然之意,跟随拜下!

  贾琮却匆忙避开,急急还礼道:“实在折煞我了,贾琮如何当得起?”

  杨养正坚持深揖一礼罢,起身声如洪钟道:“如何当不起?少年可为百世师,四言当为天下法!

  自今日始,吾辈儒生终知为何而读书!

  百年之后,清臣必得‘贾子’之名,故当得起吾辈读书人一礼!”

  何谓“子”?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

  这些“子”,都有一个共性,那便是天下师!

  稚儿可为百世师,四言当为天下法!

  这是要生生将贾琮捧上圣位啊!

  只是,贾琮心里却极为冷静。

  若他是一寒门子弟,或是寻常官员家的子弟,倒也则罢了。

  厚着面皮认下,日后清贵一生也不错。

  可他一个武勋贵戚子弟,人间成圣,却绝非什么好事。

  宫里本就因他不知道的缘由,给他设置屏障,这会儿再披一道金光,日后怕会更难。

  贾琮并不需要这等虚名,因而躬身还礼道:“御史大夫实在过誉,此言虽为吾志,却是吾师松禅公教诲及与曲阜牖民先生书信中受益而来。

  吾师松禅公和牖民先生虽未说过此言,但却始终践行此言。

  故此言非小子之言,贾琮不过一少年,又焉能凭白说出这等深言?

  实乃此言本为松禅公与牖民先生毕生之行,亦为其二人毕生之德,小子不过以口言出罢。

  故万不敢窃此虚名,贻笑大方。”

  杨养正闻言,心中的激荡稍稍平复了些,也终于明白过来此言非经年大儒不能言,的确不该是一个稚子能说的。

  他深深看了贾琮一眼后,转头看向众生员,问道:“可还有以为贾清臣出卖尔等,以换取功名者?”

  三千生员再无此声。

  别说一个举人功名,就是拿个状元拿个翰林来换,他们都不愿换这四言。

  真正可以一步登天啊!

  然而贾琮竟然生生让了出去,实在让人钦佩。要知道,这四言的确出自贾琮之口啊……

  杨养正再问:“可还有人以为,贾清臣不配得这个举人功名的?”

  依旧无人开口,还能说什么?

  杨养正见之满意,最后道:“今日我等何其幸也,能得闻此涤荡吾心吾志之言,更幸者,能见得如此品性高洁之少年君子。尔等当以其为友,也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