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 善良_红楼之庶子风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四十七章 善良

第(1/3)页

  崇康十四年,七月十八。

  钦天监算出的黄道吉日。

  卯时初刻,贾琮着明黄龙袍入慈宁宫、咸安宫,与太后、武王行三拜九叩大礼。

  又往孝贤皇后神位前,行三拜九叩大礼。

  卯时三刻,銮仪卫预备红缎围的十六抬彩轿,年命相合生辰无忌的内务府总管一人率领属官四十人、神策军参领一人率领护军二百人,前往神京西城荣国府接亲。

  天家娶亲,太子与皇子都是不必亲自出面的……

  先期选取年命相合生辰无忌的总管内务府大臣妻一人率内管领妻等三十二名担任随侍女官,分别到贾家与东宫敬侯。

  三千神策军统领负责清理自宫门到贾家的道路,全部戒严。

  戌时初刻,吉时降临,内监将彩轿陈于大观楼中堂。

  太子妃着礼服出阁,随侍女官伏侍上轿下帘。

  又有八宝簪缨车数架,迎春、湘云等人纷纷上车。

  彼时,贾母携薛姨妈、李纨、凤姐儿并诸多族中内眷,跪于道旁。

  黛玉于轿中名昭容搀起,含泪作别。

  十六名内监抬起彩轿,灯笼三十二、火炬四十前导,女官随从,出大门骑马。

  前列仪仗,内务府总管、神策军参领分别率属官与护军前后导护。

  然而队伍却并未直接入东宫,而是在东宫前到皇子宫外务本坊前顿下。

  连黛玉都惊奇为何如此,彩轿却被抬入务本坊内一座不起眼的民宅内。

  直至二门内,又进了仪堂,方落脚起帘。

  黛玉便见贾琮笑意吟吟的站在堂上,温声道:“今日林妹妹出阁,姑丈虽有病在身不能送行,只能在贾家出阁,然总要见一面才是。”

  黛玉怔怔的看着贾琮,红了眼圈就要落泪,一旁老嬷嬷悄声提醒道:“太子妃速去罢,万不可误了吉时。”

  贾琮道了声:“不当紧,已禀明过父皇和太后。”

  然后上前,握住已然懵然的黛玉的手,引着她往林如海的卧房行去。

  虽为父女岳婿,然有君臣大义于前,二人也只能在林如海病榻前数步外遥遥躬身。

  如此已经有所僭越,但从黛玉仿佛要融化的神情来看,此事她当终身难忘。

  复上轿,重启仪仗礼乐。

  队伍往东宫行去。

  即入宫,仪仗停止、撤去,众随行下马步入。

  女官随轿到东宫第一正宫明德宫处伺候太子妃下轿,引之入宫。

  正殿内,早有诸命妇恭候,待太子、太子妃入内,随后举行合卺仪式。

  自下轿起,步步皆礼。

  有礼部和宗人府官员在旁记录,以证太子妃之德。

  又有慈宁宫宫人大声诵读前唐长孙皇后所书《女则》十篇,告诫太子妃如何为天家后宫之主,严禁干政,严厉抑制外戚等诸事。

  整个过程,肃穆庄重,唯独不见喜气。

  纵然贵为太子妃,但在这个男人主宰的世道里,女人依旧是弱势。

  长达一个时辰如苍蝇般嗡嗡嗡响个不停的说教内,大部分都是告诫黛玉如何守本分,如何大度,如何服侍太子,如何孝敬太后、皇上,如何不妒,要主动为太子遴选优秀的女子,为天家开枝散叶……

  每说一条,黛玉都要应一声“是”。

  这已经是贾琮为她争取到的最大优渥了,按祖制,慈宁宫宫人每代表太后念一条,太子妃都要磕头领命才是。

  一直到了下午申时末刻,眼见黛玉的嗓子都开始变哑了,贾琮的眼神也愈发不善,太后宫里的老嬷嬷犹豫了好久,终于一咬牙,把剩下的一小半给“贪墨”了去。

  到了戌时二刻,终于,饥肠辘辘的贾琮和精疲力竭的黛玉,被送入了后殿正卧中。

  ……

  “卧槽……”

  打发了宫人出去,轻轻吐出口气后,贾琮对同样面色发白的紫鹃道:“你也坐着歇一会儿罢。”

  说完,朝外面喊了嗓子:“王春,让人送些好克化的饭菜进来。”

  “噗嗤!”

  身着金银丝鸾鸟朝凤绣纹朝服,端坐在由镶金汉白玉挂钩钩起的垂地金丝帐幕内的黛玉,看到贾琮这般模样,忍俊不禁笑出声来。

  黄花梨十柱拔步大龙床边,九彩凤戏凰灯台上的红烛烛火,将黛玉映衬的恍若仙子,美艳绝伦。

  贾琮上前端详了片刻,赞了声:“真美!”

  然后就帮她卸妆。

  那饰有金龙,点翠金凤,珠花璎珞和各种璀璨宝石的凤冠,超过四斤重,贾琮都不知道黛玉那纤细的脖颈,是如何撑了一天的。

  “哎哟!”

  等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