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第 231 章_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1章 第 231 章

第(1/3)页

周易言,  “天垂象,见吉凶。”

        左传言,“妖由人兴也,  人弃常则妖兴。”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既惧怕大火,又祭祀信奉火神,立火神庙祭拜,祈祷火神能祛除瘟病、赶走恶鬼。

        雷火源自于天,  百姓奉之为“天火”,更加敬畏几分。

        对于一朝天子而言,看重和忌惮的是——帝王者之将兴,必先见祥瑞。相反,国之将亡,必有灾异。

        ……

        天雷劈了奉天门城楼,裴少淮起初并不甚在意。

        整个紫禁城近乎全是木质建筑,  不慎走水的事,  并不鲜见。至于天火,虽少见一些,但《实录》里也记有好几回。

        譬如说,京都北迁的第二年,奉天、谨身、华盖三大殿就被天火烧得精光,吓得一众老臣子上疏,要求把国都迁回金陵城。

        又譬如说,嘉景帝在位时,  一场天火从奉天门烧到了午门外,  嘉景帝立马在宫中修了许多道庙,  供奉玄天大帝和雷神,  烟火不断。

        跟这两场大火比起来,奉天门城楼被烧,是小概率的不幸,及时扑灭则为大幸。

        裴少淮理解为,奉天门的城楼比别处都要高一些,容易招雷电,所以天火回回都对准了这里劈。

        相比于奉天门失火,裴少淮更加关注饶州府羁押入京的那名犯人,这显然是淮王想扳倒太子走的一步棋。

        大理寺、刑部和宗人府共同会审了几日,一丁点儿消息都没传出来,愈是如此,愈叫臣子们胡思乱想、丛生流言。

        裴少淮把谢嘉那本账单拿出来,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心中暗暗猜测,淮王扳倒太子的罪名,会不会与泉州港市舶司的赃银有关?

        赃银流入东宫,皇上是知晓此事的,用这个罪名当真管用?皇上要责罚太子的话,早就出手了。

        或是说,罪名与赃银相关,但还要更深一层,比如说通奸、谋逆,有伤国体。

        想及此,裴少淮背后不禁冷汗津津,若真如此,究竟是谁人在淮王背后出谋划策,布了这么大一个局?这个局不可能是淮王离京就藩才开始布设的。

        至于太子,一个不太灵光的儿子,不管有心无心,总归是犯下了祸端,皇上又会如何抉择?

        烛光下,书案上,摆着一份新京察推行计划书,裴少淮原打算这两日呈给皇上过目的,如今看来是要改期了。

        不合时宜。

        裴少淮将折子收好,锁进了抽屉中。欲速则不达,沉疴痼疾岂可几日治愈?愈是急于成事,愈是容易疏漏而坏事。

        新京察触及太多官员的利益,大水一来,藏在洞里的老狐狸便一个个都钻出来了。

        事情也就变得艰难起来。

        孤光一点萤,总有散作满天星河时。

        此事再难也要做下去,因为育人是从下往上,用人则是从上往下,上梁不正下梁歪。

        试想,即便有千万个如江子匀一般做实事的京外官在,勤恳数年,却被身在皇城的京官们坐收渔利,在朝中股弄风雨……如此,这艘摇摇欲散的破船,如何能够行稳致远?

        ……

        几日后,早朝上,裴少淮原以为“小事一桩”的天火,百官们却为此群起而谏。

        有人说,这是太·祖显灵,意在规劝皇上不要擅改祖制,道:“太·祖降世时朝霞如火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