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第 209 章_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9章 第 209 章

第(1/3)页

世人皆道“是非功过,  盖棺定论”,然而,为父母官者,  无需等到盖棺之时,待其离任时,由百姓之举便可知其功过之分。

        李同知站于凤尾峡高岸上,看见万民相送的场景,  颇受震撼。

        他喃喃感慨道:“有人离去,被立碑嘲讽万年,道是‘早去一天天有眼,  迟去此地地无皮’。亦有人离去,  万民挥泪相送,  学子立江吟唱,  声声不舍。”

        “功过是非,尽在百姓眼里。”

        李同知以此自勉。

        ……

        双安州的万民书,是经由官道驿站快马相送的,  故此,比裴少淮他们先一步到了京都城。

        这日散朝以后,余通政使赴乾清宫求见皇上。

        “禀陛下,通政司银台收到万民书。”余通政使的声音昂扬了几分。

        京外官回朝,带着万民伞回来的不少,真真假假不好分辨。而能有万民书的不多,  此举完全由百姓们自发,  乡绅学子们签字画押,  是做不得假的。

        非真功绩、受百姓爱戴不可得。

        本在批折的皇帝,  陡一下抬起头来,  问道:“是哪位爱卿得了如此殊荣?”

        “回陛下,  是朝廷直隶双安州正官裴少淮。”

        皇帝顿时欢喜,非欢喜此人是伯渊而已,亦欢喜“朕猜中了”,连忙自个收拾了案上奏折,道:“呈上来给朕一阅。”

        “是。”

        万民书自不可能真的是万人上书,省却那长长一卷的签字画押,皇帝直接看了正文,文中用词朴素雅正,原原本本记述了裴少淮在双安州所做的功绩,道是“锄除奸臣豪贵,开海赈恒穷困,兴利除害,不遗余力……”,又言离任时,“万民相送,泪注如泉,涌涌不止……”

        最后略表一两句意思,请朝廷让裴知州留任双安州。

        “伯渊干得不错。”皇帝笑呵呵称赞道。

        他走到廷下,背着手笑眯眯地踱步,好一会后对余通政使道:“不过双安州上书所求,朕不能应允他们。”

        为了大庆顺利开海,皇帝已经把裴伯渊放走了三年,好不容易把他揪回京中,岂会轻易放他再南下。

        “朕已经派能官接任伯渊之职,又派南巡水师料理海上寇乱。”皇帝找了个由头,言道,“至于伯渊,他还有其它重任。”

        不过,百姓的殷殷真情也不好草草驳了,皇帝命道:“余爱卿,你去找徐阁老,好生商量一番如何回复百姓的请愿为好,万不可伤了他们的心。”

        “臣遵旨。”

        余通政使告退,刚走到门外又被萧内官叫了回来。

        皇帝补充吩咐道:“明日早朝时,将此万民书带到廷前诵读。”

        “臣遵旨。”

        前来禀事的臣子都走后,皇帝到书柜前,开始翻找书籍,不知在找哪一本哪一卷,喃喃自言道:“是夹在哪一卷书里来着……”

        萧瑾走过来,问道:“陛下要找什么书,不如老奴帮陛下找罢。”

        “三年前,朕曾给伯渊挑了些京中的官职,后头因他执意要南下开海,便暂且夹在书卷里了……你可记得有这么一卷书?”

        “老奴不省得。”萧瑾应道,“不过老奴可以替陛下一卷卷翻找,总归陛下的书是出不了御书房的。”

        半个时辰后,萧内官总算把那本书呈到了皇帝案上,道:“陛下瞧瞧,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