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栉风沐雨_问鼎十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 栉风沐雨

第(2/3)页

了靠背大椅,让魏仁浦、贾玭坐得更舒服一些。

  见魏仁浦想要起身汇报,罗幼度伸手制止,道:“坐着说吧。”

  魏仁浦将自己整理的手札,递给了内侍,向罗幼度汇报了他们行动组这一个月的详细情况:“黄河自唐末之后,除了陛下展开多次大规模清淤以外,少有治理。情况已经非常险峻,每隔两三年便有一次汛情。且黄河河道连年北移,陛下担心的事情,确确实实正在发生。”

  他说这话的时候是一脸的愁容,黄河改道并不是第一次,历史上记载的就有周定王五年,洪水从宿胥口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入海。

  不过这一次太过遥远,很多东西记载的不实。

  但西汉至东汉时期的黄河改道的情况,却是白纸黑字记载的可怖。

  王莽篡位,天下赤眉、绿林四起,河南山东漫流数十年,出现了大面积的黄泛区。

  若不是这种大规模的灾祸,汉朝不至于出现断层。

  这也是为何天下安定之后,汉明帝刘庄会不惜动用五十余万人力治理黄河的原因。

  魏仁浦想想都是后怕,眼瞧着天下大定,百姓即将过上好日子,老天为何不开眼呐。

  “针对这一灾害,臣与水部与两岸治水官员,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已经确认现今状况,黄河越堵越糟,必须尽快分流,以减少黄河压力,避免八百年前的惨状发生。”

  罗幼度对于这个结果并不意外,治水无非两点,堵或者疏。

  上古时期,大禹治水就已经研究得明明白白。

  黄河难治的原因在于泥沙,你越堵黄河的泥沙就越积越多。

  便如弹簧一样,压得越厉害,待爆发之日。

  即便是后世都抵挡不住,何况是现代?

  真正问题在于怎么疏,往哪里疏,这很关键。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化的起源地,黄河两岸除了邻着山麓以外,遍布大量的农田村庄。

  为黄河引流,分一条黄河水入海,可不是修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