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篇46 北定漠北_汉世祖完整版在线阅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世宗篇46 北定漠北

第(3/3)页

并不能算错,因为在这个冬季,在静边城冻死冻伤者,数以千计,但东路汉军出征之前,携带有充足的军粮,除了专门的辅兵,每人每马皆负三月干粮,同时在战事前期,一直有源源不断的粮草从燕南—燕北—饶乐送抵前线,虽有不少在金兵的袭击下损毁了,但成功抵达前线的仍旧有不小补足。

从寒流席卷,天降大雪,以及金兵躲避兵锋开始,各部汉军在董从俨的命令下,便进行严格的补给配发,节省口粮,以静边城为依托,生生扛过了整个冬季。

同时,出征的汉军,不管是塞北还是饶乐、安东,对寒冷的耐受程度上,也并没有刘金想象般的差,尤其是燕北、饶乐、安东之军。

即便如此,汉军都死以千计,熬到后面,军中也开始杀牛、杀羊乃至杀马。而作为对手,在漫天雪白之下,刘金统帅下的金兵,同样死伤惨重,天地之力,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只看谁更能熬。

当然,在这场对峙中,最惨的应该是那些当地部民,他们被刘金抛弃了,抛弃之前,还被收缴了大量口粮及牲畜,等待他们的结局可想而知。为了战争,为了击败甚至全歼汉军,刘金不顾一切,采取了最极端、最残酷的策略,

很大泽部民没办法,选择往静边城的汉军投降,希望获得口粮,求得活命机会,但汉军连自己都尚且顾及不全,又怎会在意这些敌部的死活。

草原上的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这是极端恶劣地理气候条件造成的。等到十二年春,当气温渐渐回暖,冰雪逐渐消融,刘金依旧未能等到他期待的战机。

汉军在充足的准备之下,虽然死伤不少,但依旧坚持着,并且积极迅速地派军,打通粮道,在汉骑的护送下,来自汉帝国的后勤军队,继续跨越千里,向静边输送着粮草。

面对这种情况,反是刘金统帅的金兵主力,已经趋于崩溃。到最后,从拒敌之战,变成生存之战,在小心观察之后,终于按捺不住,向一支五千多人的汉军后勤军队发起突袭。

不出意外地出意外了,那就是董从俨给刘金设的一个诱饵,在一种马瘦毛长、兵困粮乏的局面下,汉金之间展开了开战以来的第一次大会战,也是决战。

但交手规模,可比开战之初的声势小多了,汉军分前后军共六万多人,金兵不足四万,会战的结果,汉军全胜,金兵惨败,几乎全军覆没。

在一种近乎绝望的疯狂之中,很多金兵都不愿逃跑,要么战死,要么投降。最大的意外或许在于,刘金这个称霸一时的枭雄也倒下了,死在一支不知发自何人何弓的流矢之下,既不英雄,也不壮烈。

随着的刘金的头颅,被飞马传送洛阳,漠北之患也进入到收尾阶段了。这是一个很出人意料的结果,很多帝国大臣都看不明白,为什么滇黔之乱,持续了三四年,而明显更加强势难缠的乃蛮金国,竟然被董从俨一战而定。

当然,漠北的平定,也并非东路军一军之力,在汉金双方于大泽地区艰苦鏖战之时,萧惠已然率领汉骑,将漠北中西部一扫而空,若非天候的原因,都要挺进空虚的乃蛮老巢了。

于汉帝国而言,这场战争,最大的消耗,并不是漠北战场上的损耗,而帝国动员北方却未尽其用,从而造成的大量非战损失以及浪费。

同时,金兵之败,刘金之死,只是漠北走向平定的一个开始,余乱又持续了三年多,主要是刘金后裔以及乃蛮余部,在漠北继续为祸。

不过,随着建隆十四年,萧惠率领种世衡、狄青等将,横扫漠西,踏平乃蛮诸部,勒石金山之后,漠北广大地域方才再度进入一个长期的安定状态。

当然,乃蛮人在漠北的痕迹也并未完全消除,一部分西迁,一部分被朝廷册封的草原部长吞并,还有一部分逃到北边,与翰难河下游地区的蒙兀室韦逐渐融合。

乃蛮金国崩溃之后,漠北地区可谓满目疮痍,一派混乱,这一回,帝国没有再继续放任一个什么游牧政权了,而是建立了一个直接听命朝廷管辖的漠北都护府,下设统军、巡抚、税务三司,分区分别管理当地部族。

漠北的平定,是刘文济统治下大汉帝国走向极盛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这场几乎波及整个帝国北方的战争,主要成就了两个人,一董从俨,二萧惠,两人皆以殊功,进入枢密院,成为刘文济统治中后期帝国军坛的重要风云人物。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