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功臣宿将_汉世祖免费观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9章 功臣宿将

第(2/3)页

是粗鄙莽汉,实在过谦了!”花花轿子人人抬,太子刘旸也笑吟吟地开口了。

  郭进也赶忙回应:“殿下过誉了!”

  要说在场诸人,看起来最为低调的,就是王审琦了,只是默默地陪着宴席,少有插话。但是,既在宴上,也就证明他的资格,刘皇帝当然不会忘记他。

  “仲宝!”刘皇帝喝酒,从来是分人,对于在座的将臣,自然是以尽兴为主,连饮几杯,兴致盎然,端着酒杯,目光炯炯而视王审琦:“这些年,大汉不乏声名远扬、显耀人前的功勋将帅,同样也不少兢兢业业、砥砺前行的忠臣宿将,在朕看来,你就是后者中的楷模!

  默默无闻,却贡献巨大,戍边出征,任劳任怨!朕也说些心里话,一直以来,对你确是有些忽视的。

  若非翻阅你履历,朕或许都难以清晰地了解到,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你为大汉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

  王审琦,用当世名将来形容,是丝毫不夸张的。与那些以骁勇剽悍闻名的将领不同,王审琦立足军中,更多是依靠将略,在治兵为人上,也少了一些煞气,多了一些当代武夫难得的仁恕。

  不过,与始终光芒万丈的杨业等将帅相比,王审琦却稍显普通的,然纵观其丰富的履历,却不得不感慨一句,这是大汉少有的宿将。

谷敍</span>  最初发迹于军中,还得追溯到乾祐元年,当时王审琦在杨业麾下,参与了河中平叛,逐渐成名。其后,便成为了杨业最亲密的战友,河中平定、李守贞父子授首后,杨业被刘皇帝安排去雁门镇守,赴任前,杨业唯独向刘皇帝请求带上王审琦。

  其后便是近十年的雁门戍边,乾祐五年,朝廷收权河东,其中同样有王审琦活动的身影,后受杨业举荐,以功劳资历足够,第一次独掌一军,担任飞狐军使,在汉辽大战中,也曾随赵匡胤夺取蔚州,参与云中之战。

  乾祐北伐之后,入调京中,担任禁军高级将领,后随杨业前往榆林道,接收夏绥地区,在镇抚党项人的过程中,也是累有苦劳。再之后便是随杨业率榆林汉骑,横扫阴山辽关,漠北远征了。

  可以说,王审琦这二十多年的履历,除了在飞狐军使任上有独当一面的机会之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作为杨业的陪衬存在的。开封为将那段时间,更因为京中将帅云集,更显得平庸了。

  然而,在杨业的光辉笼罩下,却不能否认王审琦的能力与功劳,并且,比起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