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汉伊六次大战_汉世祖TXT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汉伊六次大战

第(2/3)页

已经超过五十岁,既至暮年,再不奋力一击,说不准哪一天就要回到安拉的怀抱了,而在那一天到来之前,他必须要动手对耿耿于怀了近二十年的明城之败雪耻。

还有一方面的考量,则是马哈茂德打下的军事王朝,其发展也是有极限的,甚至在中亚汉国的压力下,变得有些畸形,就是穷兵黩武。

积攒了多少武备,就积累了多少矛盾,而对外的战争输出与资源掠夺,自然是转移国内矛盾的一个途径。战争的目标,还是汉人王朝这种世仇,那就更没什么好犹豫的了。

多方面的因素与矛盾,都促使了新一轮“汉伊大战”的展开。而马哈茂德再启东征的决策,在两河流域的ysl世界自然引发了强烈反响,得到了诸多教派及信徒的支持,即便马哈茂德利用宗教狂热的意图很明显。

二十年的时间,阿拔斯帝国的统治日益混乱,曾经称霸两河流域、至今仍旧挟制哈里发的白益王朝也已日暮西山,在剧烈内耗之后,有如风中危楼一般,摇摇欲坠。

因此,除了马哈茂德统治的伽色尼王朝,整个ysl世界,暂时还真就没有能为ysl做主、为安拉惩罚汉族那些异教徒的势力了。

同时,二十年的时间,新一代的人成长起来,也是绰绰有余了,凭借着两河流域的深厚底蕴以及伽色尼王朝的持续发展,ysl世界也再度具备发起一场对汉帝国反攻的实力。

因此,在建隆六年三月动兵之初,马哈茂德便从国内组织起了二十万大军,加上来自波斯西部及两河地区的圣战者,兵力总计达二十四万,若是加上后期的动员,超过三十万。

这可是实打实的三十万军,于伽色尼王朝而言,除了在东北部山地采取收缩防御,提防康居国之外,可谓是倾巢出动,国内包括其都城,都只保留有基本的治安力量,而多年积攒的兵马、钱粮、军械,则全部投入到对安西国的战争中。

总结地说,马哈茂德梭哈了!

可想而知,面对倾国一战并且插上了ysl圣战的伽色尼王朝,作为其进攻目标的安西国承受着怎样庞大的兵力。从本心而言,安西王刘文泽并不想打这一仗,毕竟,他在实现对二兄政治上的彻底压制之后,才刚刚完成对安西军政的整合,树立自己的权威,对他而言,更需要时间来消化政治上的胜果。

而马哈茂德的再次大征,显然打破了他的节奏,也让他刚刚巩固的王位再度动摇。即便心里不想打,但ysl军大举来袭之后,他也没有任何其他选择,只能举兵相抗。

且不说马哈茂德那一副气势汹汹要灭了安西的架势,就安西国情,就不容刘文泽有任何的软弱与迟疑,先王打下的江山,作为其继承者,必须坚决维护与保卫,这几乎是王朝意识赋予刘文泽的使命,做不到这一点,就算没有敌军来攻,他也坐不住稳这个王位。

对刘文泽而言,首先需要感谢先王刘旻,给他留下的这份基业,至少在中西亚地区,是足够打的,并且发挥起来足以应对来自任何异域文明的威胁。

建隆六年的安西王朝,其统治区域下,各族人口已然突破550万人,其中作为核心统治的汉家人口(汉族  汉地少族)则有接近七十万人,常备兵力就达七万之众。

而营所制下的安西王朝,实则也是个军事王朝,其最基础架构与基层统治,都是以军事组织为核心运转,并且也只有在面临扩张与战争的时候,方能彻底发挥释放其威力来。

在建国三十余年后,随着老一辈功臣将帅的落幕,安西在对营所制的发挥上,自是不比当年了,甚至可以说大不如前。但先王刘旻此笔世毕竟不久,其遗风依旧在广泛的范围内影响着王朝的统治阶级,尤其是汉族精英们。

并且,真论综合实力,摊开了讲,仅伽色尼王朝,也未必比得过安西王朝。安西毕竟占据着几乎整个七河流域最精华的地区,而以七十万汉族为核心的王朝,其在生产发展上的创造力,也不是伽色尼可比的。

追根溯源,两国在萌芽生长的时间上,差距并不大,但伽色尼这个一路由马哈茂德带出来的军事王朝,在半个多世纪之后,其底蕴反倒不如外来者的安西。

在“内功”的修炼上,汉文明的厉害之处,远不是其他文明能够比拟的,即便中亚的汉文明,经过刘旻一番因地制宜的调整。

因此,在河中王宫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