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篇47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下)_汉世祖TXT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宗篇47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下)

第(2/3)页

表叔,如今乃是林邑国相。

  “国相!”听其言,刘曙却竖起一根手指,严肃地吩咐道:“务必要保证大军供应,把我们的家底都拿出来,大好良机啊,绝不能错过!还有,派人给征南行营去一封信,告诉我那皇侄,做叔叔的已经竭尽全力策应他了,希望他能在北面持续施加影响,祝愿他早日功成......”

  说到这儿的时候,刘曙那张被海风吹得干燥的面庞上,也不禁流露出少许狡猾之色。

  或许很多人都小看了刘曙,乃至错看了他,又或者,前三十多年的荒唐,只是为了游戏人生,尽情享受。而抛开这一切,仅从封国十年后的表现来看,就会发现,刘曙这个国王,干得实则还不赖。

  十年的时间里,刘曙建立起了一整套的行政管理体系,这是实现对封国有效管理的基础,同时,通过政治军事手段,以沿海八州为核心,实现对原占城国土的基本整合。

  人口上,从国内招揽移民二十余万,从根本上一步步夯实着汉人在这片土地上的统治。

  经济上,大力开发金兰港,以及沿海农渔业,积极与大汉国内交流,鼓励经商,仅靠为南来北往的商船提供停泊、供给服务,就获取了不小的利益。

  可以说,从各方面而言,刘曙在封国都表现得不错,他的林邑国也发展得有声有色的。

  刘曙本人,并没有什么经天纬地之才,也不是什么军政奇才,但能做到如今的程度,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也会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而他最突出的优势是什么,就两方面的东西,一是世祖皇帝赋予他的名分以及对这片土地神圣的统治权,而则是早期来自朝廷从人员到钱粮支持加上楚国公府丰富的积累,当把这两项优势充分发挥的时候,自是无往而不利。

  同时,刘曙也是个懂得分享的人,权力、财富,土地、人口,从来都不是全贪全占。

  除金兰州(府)以外的七州县军政主官,无不是来自于国内的勋贵子弟,抑或是立有开拓之功的功臣,刘曙就是把统治之权明明白白地分享给他们,由他们这些汉族权贵,共同享受这片土地。

  不是分封,胜似分封。当然了,这样的做法也是最有利于开拓的做法,而不管是安东还是安西,作为大汉对外拓殖的试验田,也给刘曙这样的后来者提供了最好借鉴,即便地理环境迥异,但基本原理是相通的。

  在刘曙政府的组织管理下,林邑国的文明开发程度有了显着提高,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发展到如今的程度,也有太多吃老本的地方,而当下,刘曙决定为了林邑国的未来再谋取一块根基之地。

  那个地方,就在林邑国西南,被林邑国高层称之为“河洲”的地方:湄公河三角洲。基本占据了原占城国土的林邑国,农渔是其天然优势,毕竟是占城稻的发源地,一年三熟是基本情况。

  然而林邑国土,适合耕种的沿河平原地带多狭长、拥挤,可以养人,但无法长久地富足地养人,尤其来了这么多在大汉国内见过世面的“上流社会”人群。

  于是,寻找一块更加丰饶、能够提供更多资源、供养更多人口的土地,成为了林邑上层的迫切需求。而具备优良水土气候条件的湄公河三角洲,自然成为了林邑国的目标。

  事实上,关于三角洲平原的情况,对多年往返于大汉与南洋之间的汉人商民来说,并不是什么秘密的事情,惯于耕种的汉民只要见识过那里的水土条件,就没有不垂涎三尺的。

  而林邑国对三角洲的窥探,也引发了邻居真腊的强烈反应,早在开宝年间,双方就已经就这块宝地进行争夺了。当然了,是由林邑国支持的那些汉人商贾、武装移民,从海上登陆上岸,驱逐土着,建立据点。

  于真腊国那边而言,汉人的行为,则突破了过去行商的底线,野心毕露,就是侵略,自然启动反击。

  不过在初期,冲突还不算激烈,不过是你突袭我的据点,我抢掠你的城镇。

  不过,进入雍熙年,随着林邑国逐渐走上正轨,随着军事建设的加强,冲突的烈度开始提升了。

  在雍熙三年的时候,真腊国那边组织了上万人,发起对汉人的驱逐行动,意图把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