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质问_汉世祖主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8章 质问

第(2/3)页

有才名,但过于年轻,也无多少地方职司经验,西京重任如山,就怕他难以承担……”

  从话锋里不难听出,对吕蒙正破格提拔,赵匡义不怎么赞同,虽然只是提出一些“担忧”,但反对的意思很明确。

  洛阳尹可是与开封尹相提并论的职任,虽属是非之职,但上下里外盯着的人可不少,甚至于,政事堂里的角力平衡,有时也会落到二职上。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一直以来,担任开封、洛阳二府尹之职的,不是皇亲国戚,便是勋贵重臣,从无例外。如当下的洛阳尹安守忠,开封尹刘继昌。

  如今刘皇帝却要提拔一个不名一文的后进吕蒙正,薄有才名,但在勋贵眼中,进士出身的庶族罢了,实在不值一提。倘若诏旨下达,那就是打破惯例了,作为勋贵集团的代言人之一,赵匡义几乎本能地反对。

  在乾祐时代,刘皇帝仰仗军事贵族们治国平天下,开宝年以后,则对功臣勋贵们多方压制,在乾祐时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拔士林出身的人才,抬升庶族官僚集团的实力,以求达到政治平衡。

  由此,大汉迎来了十多年庶族当政的时期,算是一段庶族当政的黄金时期。不过,随着官僚腐败,弊病丛生,而勋贵的力量被牢牢压制的情况下,刘皇帝又开始对庶族官僚们不满了。

  于是,赵普罢相,官场整肃,政局动荡,最显著的标志,便是西北四道的官僚被换了近七成。虽然被定罪为腐败的那些人,并不能单纯以庶族官僚视之,但刘皇帝的严厉整饬,也确实大大削弱了朝中普通官僚的力量。

  与之相对的,便是勋贵集团的重新抬头,赵匡义越发受重用,他可是根红苗正的勋贵子弟,本身又负有爵位,还与东宫有那么层关系,代表性极强。

  屁股决定脑袋,勋贵的出身,政事堂中最年轻的宰相,这些都让赵匡义对庶族出身的吕蒙正有所排斥。

  而刘皇帝听其言,观察其反应,说道:“年轻?四十上下,正当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