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边事结论_汉世祖顶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5章 边事结论

第(2/3)页

当地威风八面,固然起到了弹压镇守的作用,却也成为了一方土皇帝,即便远未到尾大不掉的情况,也不得不让刘皇帝多几分小心。

  同时,王仁赡、田钦祚二者,这些年在西南杀戮过重,确实让不臣者胆寒,同时也造成了诸多无谓的争端。

  调走二人,也算是让西南诸夷部安心一些,也是朝廷在缓和地区冲突上的诚意,毕竟,一味的高压统治,并不利于当地的安宁。

  如今,云南、安南之地,冒头与朝廷作对的势力,基本都被打压下去了,对于那些不加掩饰恶意的部族势力,也清理了一遍,朝廷也该有所调整,张弛有度才能长久。

  接任的将领,乃是高琼与李守节,当然,二者在赴任前,也得到了刘皇帝的面谕,稳定是首要之务,但敢悖反抗拒的,该打就打,仍旧不需手软。

  换了两个人,朝廷也表现出一定的善意,但维护西南地区汉统的根本意志,却是不容动摇的。

  而这段时间,取得的最大成就,便是高原之上,吐蕃诸势力,正式向朝廷称臣,刘皇帝派出使节,执行节旄、金册,携带大量礼物,西赴高原,对吐蕃诸族,大加封赏。仅蕃王,就封了三位。

  当然,朝廷充分肯定了吐蕃贵族首领们对高原及其所属部民的统治地位,保证其自治权力,并与之盟誓,永止兵戈,汉蕃之间,共同维护当地的稳定。

  对于朝廷而言,接下来,在高原之上,需要做的是构建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局面,虽然建立的只是名义上的统治,但这个名义,也算一个巨大的进步,至少,哪怕盛唐之时,都没能做到,当然,这也是吐蕃四分五裂的现状,给了大汉朝廷以可乘之机。

谷魄</span>  关于皇子戍边之事,暂时只停留在刘皇帝与太子之间的密议口头上,刘皇帝既未下诏,也未泄露心思。

  显然,想法是定下了,但仍旧有所踌躇,还要另寻时机,具体的事宜,还要刘皇帝有更充分妥善的考虑。

  至少,在当下刘皇帝心目中,有资格、有能力担当起戍边之责的,只有刘煦、刘晞、刘昉三人,他们已然足够成熟,各方面能力都是人所共知。

  但是,这三名皇子,真就简简单单地发配到边地了,刘皇帝这心里,又始终有些矛盾,带有少许的迟疑与不舍,因而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