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万民如海,愿与世子共同赴死!【求月票】_大夏文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万民如海,愿与世子共同赴死!【求月票】

第(1/3)页

  如同永夜降临一般。

  大夏王朝。

  几乎是在一刹那之间黑了下来了。

  大夏京都内,所有百姓惊愕了,文武百官,达官显贵,亦或者是读书人,也纷纷惊愕。

  以往即便是千古文章,也是要等写完之后才会引来异象。

  可现在,顾锦年仅仅只是写了几个字,便瞬间引来如此恐怖的天象,这过于可怕啊。

  甚至人们更认为,是有人想要劫法场,营造出这般的天象。

  但,大夏王朝内,直接受到影响的,便是孔家。

  曲府。

  孔家。

  对于孔家来说,每日都显得十分神圣,孔家看似是一个家族,但真正的孔家内部,却如同一个小世界一般,有人在读书,也有人在作乐。

  孔家涉及极多,士农工商没有孔家不参与的事情。

  但主体来说,读书的更多,尤其是孔家年轻一辈,都是要经历刻苦无比的读书过程,孔家直系后代不少,但真正能被冠以直系者,还是要本身优秀。

  至少在儒道方面,若没有什么建树,也别想有太大的身份地位加持,无非是有个美称罢了。

  然而。

  也就在一瞬间。

  天穹突然黑了下来。

  好端端的白日,在这一刻,直接化作黑夜。

  一眼望去,如同万古长夜一般。

  天地之间。

  在这一刻。

  将夜来临。

  黑暗笼罩大地,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被黑暗吞噬,让人心中产生敬畏之心。

  “发生了何事?”

  “曲府怎可能会有这样的天象?”

  “天地黑暗,这是不祥之兆啊。”

  “这是怎么回事?”

  “何人营造出这样的天象?”

  “不,这不可能是人为的,这是上苍的预兆吗?”

  一道道声音自孔府响起,许多孔家大儒开口,他们惊愕的看着这一切,好端端的白日变成黑夜,这如何不让人震撼?

  他们惊呼,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有人做出判断,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也有人好奇,是谁带来这么可怕的天象。

  只是马上被人反驳,认为这种天象并非是人为带来的,而是天地的预警。

  未来要出大事。

  但无论如何,孔府上下一片震撼。

  古今往来,他们都没有见过这般的奇迹啊。

  不,这已经不是奇迹了。

  这是神迹。

  神一般的迹象。

  此刻,大夜弥天。

  天地大变,孔家之中,几道身影也静静地看着这般的奇景。

  传圣公凝视这一切,他眼神当中充满着复杂情绪。

  孔家七十二贤,也望着天穹,他们惊叹,但更多的是一种反感,他们不希望这天地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即便是有,也得是孔家营造。

  而祖祠当中,一位老者静静望着这一切,他负手而立,长长叹了口气。

  但,本以为仅仅只是到此为止。

  在下一刻发生的事情,将孔家上上下下震撼住了。

  轰。

  孔庙之中。

  圣人雕像在这一刻疯狂震动,一束束惊天的光芒,冲天而起,刺破永夜,惊动四方。

  曲府百姓,望着这一刻,皆然感到无比震撼,百姓齐齐下跪,高呼圣人显世,眼神之中是无与伦比的震撼。

  这光芒,震天动地。

  这光芒,璀璨至极。

  孔庙,乃是供奉孔圣人的地方,有接近万年的历史,经历亿万百姓的香火。

  蕴养圣意。

  唯有天地之间,出现大变,才会惊动孔庙。

  “这不可能,这不可能,有人作出不朽文章,惊动了圣人。”

  孔庙之中,有大儒发出吼声,语气当中是无与伦比的震撼,他的眼神当中,满是惊骇。

  随着这道声音响起,孔府之中,一道道身影快速奔来。

  这一刻,即便是传圣公也动容了。

  天地大变,他们的确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有许多猜想,可直到孔庙的震动,他们才彻底明白发生了何事。

  一位位孔家大儒现身在孔庙当中。

  此时此刻的孔庙,早已经爆发出绝世的光芒,遮盖了这片天地,淹没了万物。

  孔圣雕像不断震动,这是圣人共鸣。

  对比上一次圣人共鸣,这一次要更加恐怖。

  上一次圣像共鸣,是因为顾锦年反驳圣意,惹来了圣人之怒。

  当然,这是孔家人的说法。

  只不过,那一次的圣像,算不得什么,毕竟不是真正的圣像。

  可孔庙的圣像不一样,经历世人供奉,有香火功德,是真正蕴含一丝圣意的存在。

  如此,这座圣像若是共鸣,那就是真正的不可思议,得圣人认可。

  这是古今往来,所有读书人的荣耀,也是孔家学子这辈子的追求。

  各国王朝,每三年都会有一次科举,而孔家每三年也有一次内部科举,这内部科举就是在圣人面前念诵文章。

  谁若是能引来圣像共鸣,谁便可平步青云。

  只是古今往来,孔家七十多代,能真正引起圣人共鸣,也不过寥寥三五人,而这三五人,也引不起这么大的动静啊。

  “这到底是谁?能作出不朽文章?连圣人都要为之震颤,天地动容?”

  “为何这种人,不是我孔家后人啊,天命盛世,难道真的要出一位儒道圣人吗?”

  “文章非诗词,诗词达意,文章通圣,老夫当真想知道,是谁能作出这样的文章,也想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文章,能引起这般的天象。”

  “儒道之根本,在于文章,在于底蕴,在于圣意,黄金盛世要来了,我等不可继续主张利益,要真正培养出人才,培养出大贤。”

  一道道身影出现,皆是孔家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出现在孔庙当中,没有半点僭越,于孔庙外跪拜。

  而借此机会,有孔家儒派开口,认为黄金盛世,族内应当扶持读书人,重读书,而非利益。

  不过大部分人没有去理会这句话,不是因为说的没有道理,而是惊叹于这恐怖的文章。

  他们好奇。

  是怎样的文章,能引来如此可怕的异象。

  可就在此时。

  一道洪亮无比的声音,贯彻天地之间,传达整个大夏王朝。

  “吾为顾锦年,今日作正气歌一首。”

  “为儒道正心。”

  声音洪亮,传遍天地。

  可孔家上上下下,不知多少人脸色在这一刻瞬间大变。

  是顾锦年。

  居然是顾锦年?

  怎么会是他?

  孔家上下惊愕,他们没有想到,作出不朽文章的人,居然会是顾锦年?

  虽然顾锦年诗词文章的确极强,可大多数都是附庸风雅之作罢了,说句难听点,一首诗词能改变什么?一篇文章又能证明什么?

  可这种不朽文章就不一样了。

  这种文章,脱离了文章的本质,是拥有教化儒道学子的能力啊。

  孔家之所以能成为巨无霸。

  其原因,就是因为孔圣人的思想,在天下读书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

  可以说,天下九成九的读书人,是根据孔圣人的思想,去延展去提升去蜕变的。

  所以孔圣人当初著写的文章,可称不朽。

  今日,再出不朽,这对孔家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否则方才的老者,也不会突然提到主张扶持儒派。

  只是,谁著写出这不朽文章,他们都可以接受,毕竟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天地下也就是那几个。

  关系都不差。

  倘若当真是什么隐世高人,也影响不到孔家,如若是寂寂无名者,他们可以给予甜头,让其归入孔家。

  这是天大的荣耀。

  但偏偏就是顾锦年,孔家真正的敌人,与其说是真正的敌人,倒不如说顾家与孔家几乎是不可能和解的。

  “怎么会是他?”

  这一刻,即便是传圣公也忍不住发出感慨,这是他最不想听到的声音。

  但要说心态最炸的还是孔家圣孙。

  书房当中,当孔宇听到顾锦年的声音后,他彻底愣在原地。

  面前有堆积如山的废稿,是他准备的诗词文章。

  自见过顾锦年后,他便努力的想要超越顾锦年。

  可没想到的是,仅仅只是相隔一段时间,顾锦年居然作出不朽文章。

  这是他无法接受的。

  也是他不能接受的。

  一切的一切,让他无法接受,也让他道心崩塌啊。

  然而。

  下一刻,顾锦年的声音,再度响起。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室广八尺,深刻四寻】

  【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

  声音响起。

  孔家上下都在静心聆听这不朽文章。

  只是文章诵念而出,所有人都皱紧眉头,略感不妥。

  这样的文章,好像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吧?

  最多也就是应景。

  为何能成不朽文章?

  他们疑惑,眼神当中充满着好奇。

  很快,声音逐渐变大,震耳欲聋。

  【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随着这道声音响起,孔家上下纷纷聚精会神,他们这才明白,这开篇只是前述,真正的核心在这里。

  正气歌。

  所有读书人都好奇了,所有大儒也好奇了。

  何为正气?

  他们眼神当中充满着好奇。

  也就在此时。

  惊动天地的声音响起,令人震耳发聩。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浩瀚无比的声音在这一刻响起,道出何为正气。

  此时,孔家上下彻彻底底安静下来了。

  孔家,虽经过千百年的蜕变,从一个圣人世家,蜕变至今日的不朽世家,有天大的变化,但不变的是,孔家在儒道的的确确有建树。

  孔家大儒,占据天下三分之一,可以说这是一个巨无霸的存在。

  而在孔家当中,不缺乏读书人,不缺乏有智慧者。

  顾锦年这篇文章,寻常人或许有些听不明白,可他们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啊。

  这天地之间,有一股堂堂正正的气,赋予万物变化为各种体型,在下便是山川河流,在上便是日月星辰,在人间被称之为浩然正气。

  充斥在这天地与寰宇之间。

  国运清明太平时,为祥和与开朗的朝廷,此乃盛世也。

  在时运艰危的时刻,义士便会出现,他的光辉形象一一垂于丹青。

  顾锦年用不到几百个字,却将天地正气给形容出来。

  将读书人一生的追求给形容出来。

  这是惊世文章,也是教化天下儒生的文章啊。

  孔庙之外。

  一位位大儒身子震颤,他们仿佛开窍一般,这些年来,他们苦苦无法想不同的事物,在这一刻仿佛彻底想明白了。

  而不少大儒却脸色无比难看。

  只因,顾锦年这篇文章,将会给天下儒道带来巨大的冲击。

  这篇文章,将可以改变当今儒道之变。

  阐述‘才气’,阐述‘正气’。

  其中之功劳,将不弱于孔圣之举啊。

  这是儒道立功。

  光是这篇文章,顾锦年即便是死了,千年之后,他也要封圣,其地位仅次于孔圣。

  倘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