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封顾锦年为侯?国公之言,危机浮现_大夏文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封顾锦年为侯?国公之言,危机浮现

第(1/3)页

  “朕,准。”

  坚定之声自皇宫内传来。

  这是帝王的许诺,也是帝王的态度。

  江宁郡难民之苦,全然聚集在这张千里饿殍图上。

  京都百姓跪下请愿。

  顾锦年三请降罪。

  无论是天意,还是民心,永盛大帝都不可忤逆大势。

  但最主要的原因,身为帝王,他也不会姑息这种情况,如果顾锦年没有凝聚出这般的天象。

  或许他会从长计议,先杀鸡儆猴,再一步一步去收割,不可操之过急。

  可现在天象一出,民心所向,他可以肆无忌惮的出手。

  民心之剑,所向睥睨,是天地之间最锋利之剑。

  得到永盛大帝的答复。

  宫门之外。

  顾锦年再次深深一拜。

  京都百姓也朝着永盛大帝一拜,随后大声呼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姓下跪,高呼万岁,文武百官也在这一刻跟着下跪。

  大夏无有跪拜礼。

  可今日必须要拜,象征顺从天意。

  而李善等人虽跪下膜拜,可目光却不由落在顾锦年身上。

  他们内心震撼,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顾锦年乃为变数。

  朝堂当中的变数。

  政治不是这般,虽一腔热血,看起来做了一件民心所向之事,可对于朝堂来说,对于大夏来说,杀商终究是不好的事情。

  不仅仅是李善,所有文官对顾锦年都产生了一种莫名想法。

  顾锦年才华横溢,他们认可。

  顾锦年惊为天人,他们也认可。

  可这并不代表,顾锦年未来能成为一个好官。

  过刚易折啊。

  文官是这般,而那些儒臣却不一样,他们望着顾锦年,心中深深感触。

  当朝儒臣之首,朱渊静静看着顾锦年,口中也喃喃自语着几句话。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好一个兴亡百姓苦啊,好一个百姓苦啊。”

  “顾锦年,有儒道圣人之资。”

  朱渊出声,他乃儒臣之首,在朝堂当中,其地位与宰相相同,不弱于镇国公。

  只是朱渊如镇国公一般,平日不上朝,但其名声威望,不弱于苏文景。

  苏文景乃是儒道清流之首,然而朱渊则是儒道圣学之首,两者皆是文坛大家。

  只不过苏文景因半只脚踏入圣境,更有名罢了。

  “圣人之资?先生,这顾锦年当真有如此天资?”

  有儒臣惊愕,忍不住开口。

  朱渊的评价太高了,虽然顾家一直在吹嘘,顾锦年有圣人之资,可明眼人都知道,自家开心罢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朱渊亲自承认顾锦年有圣人之资,这就不得了啊。

  “纵观古今,有谁十六岁能著出千古文章?又有谁十六岁写出镇国诗?还有谁十六岁敢为千万生民请命?”

  “更是著下千古诗词,这样的人,古往今来有吗?”

  “顾锦年能不能成圣,老夫不敢完全确定,可他未来的成就,绝对不弱于我。”

  朱渊认真出声,他对顾锦年的评价,可谓是极其之高。

  尤其是,顾锦年这般的不畏强权,让他深深敬佩。

  要知道顾锦年本身也是权贵,这才是让他更加敬佩的地方。

  普通人不畏强权,大不了一死了之。

  可权贵得罪权贵,一般都是有利益冲突。

  没有利益冲突,他们一定不会出手,而现在顾锦年在没有任何利益回报,甚至还要得罪不少人的情况下,为民伸冤,这种精神是真正令他所感动。

  且让朱渊感到惭愧。

  可以说,顾锦年今日所作所为,不仅仅是得到了民心,在天下读书人心中,也占据一席之地。

  尤其是在大夏读书人心中。

  光是这件事情,往后谁见到顾锦年一声,也要尊称一句世子殿下。

  皇宫内。

  太子,秦王,魏王,三人静静看向天穹的景象。

  太子眼中是震撼。

  而秦王眼中是激动,还有一种喜悦。

  至于魏王殿下则是惊叹。

  太子与秦王二人,皆有不同的心思。

  只不过,大夏京都内,同样有一道身影,望着天穹,眼神当中充满着复杂。

  也就在此时。

  天穹之上,那千里饿殍图逐渐消失。

  雨过天晴,一缕缕阳光投射而来,洒落在顾锦年身上。

  与此同时,一股青白色的光芒,全部灌入顾锦年体内,这是天地浩然正气。

  而顾锦年体内的才气,也在一瞬突破,抵达养气举人境。

  这是儒道第二境界,而且因为这真正的天地浩然正气,顾锦年直接抵达第二境圆满。

  只要立言,便可抵达第三境,为立言进士,也就是知圣立言。

  与此同时,恐怖的浩然正气,在体内形成一团云,没入古树之中,凝聚为武道果实,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成为武道果实。

  但足足有三十六枚这样的武道果实,可谓是大丰收。

  只不过顾锦年暂时没有心情去管这个。

  他今日所作所为,并不是为了得到奖励,而是心中一口气。

  “陛下有旨,百官入朝。”

  此时。

  随着太监之声响起,宫外百官神色微微一变。

  但很快,他们齐齐朝着皇宫内走去。

  因为他们知道,皇帝要出手了。

  随着百官入内后,一道身影也出现在顾锦年身旁。

  是他的父亲,顾千舟。

  “锦年。”

  “回家了。”

  他缓缓出声,眼神当中也有些复杂,因为一时之间,他看不穿自己这个儿子。

  想想看啊,几个月前,顾锦年还是一个纨绔子弟。

  可几个月后,顾锦年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惊天动地的。

  但他并没有其他怀疑,反倒是认为顾锦年一直在藏,藏了十六年。

  如此,他反而心痛,觉得是顾家给顾锦年太大的压力,太多的负担,不然的话,也不至于如此。

  很快,顾千舟带着顾锦年朝顾家走去。

  街道路上,所有百姓看到顾锦年的身影,一时之间眼中皆然露出敬佩目光。

  更是有人老者深深一拜。

  顾锦年赢得民心。

  靠的不是顾家,而是他自己。

  面对百姓之拜,顾锦年沉默不语。

  如此。

  大夏皇宫内。

  随着满朝文武入朝。

  永盛大帝直接出声了。

  “今日,镇国公之孙,顾锦年为万民伸冤请罪,尔等有何看法?”

  永盛大帝开口。

  他望着百官文臣,等待着他们的答复。

  可实际上,无论百官怎么回答,事实已经改变不了了。

  “既天意者,臣无有任何建议。”

  “天意已定,人心所向,臣等无异议。”

  百官齐齐开口,在这个时候,没有人敢忤逆皇帝,因为这件事情已经不是简单的政治争斗了,而是天意。

  他们敢怒怼皇帝,敢直言皇帝的不是,可却不敢忤逆民意。

  没有人敢这样做。

  “好。”

  永盛大帝点了点头,群臣的表现,他很满意。

  “既然如此,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听令。”

  “由宰相李善拟旨,你们二人调遣精锐,前往江宁郡,赵爱卿,朕要你三天内,根据百姓之言,调查江宁郡所有女干商,包括贪官污吏,一但发现,全部缉拿江宁大牢。”

  “由刑部审查,一但认罪画押,于江宁郡菜场斩首,以儆效尤。”

  “若有不服者,全家抄斩。”

  “再由户部派人,查清家产,充公救灾,再令悬灯司仔细调查,江宁洪灾是否另有隐情,一切涉及者,格杀勿论。”

  “若有朝中之人,则满门抄斩。”

  “再者,提前京察,朕要吏部一个月内完成京察,不可徇私枉法。”

  “大夏诗会后,朕要设百官宴,同时朕还要为民下旨,京察之内,大夏境内所有百姓,若有冤情者,各府各县,必须从重处理。”

  “但凡有官商勾结,欺压百姓,鱼肉一乡者,杀无赦。”

  “尔等明白吗?”

  永盛大帝开口。

  只是这一番话,让满朝文武神色一变。

  因为事情比他们预料的还要严重十倍。

  原因无他。

  永盛大帝明显就是要借助这次机会,清除王朝最大的毒瘤。

  世家门阀。

  这是所有帝王都痛恨的存在,也是所有帝王都忌惮的存在。

  世家门阀,是太祖都不敢动弹的存在。

  而今,永盛大帝所作所为,就是在挑战他们,这种事情很恐怖,极有可能会颠覆王朝。

  这朝堂之上,可能就有一半来自世家门阀。

  而整个大夏王朝,基本上一半以上的官员,都出身世家门阀,而剩下的官员,即便不是出身世家门阀,也与这些世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可以说,大夏真正的主人,不是眼前这位帝王,而是那群世家门阀。

  这不是什么隐藏的秘密。

  相反这是一种常理,毕竟总有人富有,也总有人贫穷,而当权者为了集权,可以允许世家门阀的存在,但绝对不允许这些世家门阀不是自己人。

  对世家下手,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如此公然针对,才是真正的麻烦。

  “陛下。”

  “江宁郡商吏,致百姓于水火之中,天理难容,臣等明白,可不能因洪灾之事,牵扯太多,新朝刚立,需仁政建民心,不可以杀止杀,还望陛下三思。”

  此时,礼部尚书杨开第一个出面说话,他劝说永盛大帝,不能以杀止杀。

  随着杨开出面。

  更多官员也纷纷出面了。

  “请陛下三思,江宁郡之事,天神共愤,可的确不能牵扯太多,当务之急,是稳定江宁郡十九府为重啊。”

  “陛下三思。”

  “陛下三思啊。”

  一道道身影响起,每一个开口劝说之人,与世家或多或少有关联,即便是没有关联的,也要主动上前。

  动世家。

  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也绝对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太祖当年都无法完成这个成就,永盛大帝自然也完成不了。

  这不是个人能力强不强的问题,而是时机没有成熟。

  贸然行动,会导致内部矛盾瞬间加剧,到时候江山可能又要易主,只是这话他们不敢说,也不会说。

  毕竟永盛大帝能坐在这个位置上,当年也靠了不少世家门阀的帮助。

  现在动手,绝对不是一件明智之事。

  “这是民意。”

  永盛大帝开口,面色冰冷。

  “请陛下三思。”

  众臣低着头,动三大世家已经算是极限了,还要继续动其他人,真的不行。

  看着满朝文武的态度。

  永盛大帝有些沉默。

  他的确想要借助这次机会,去动大夏的世家,可没想到的是,在如此民意之下,满朝文武都敢这般。

  这让他瞬间明白,世家有多可怕。

  他心头有一股气。

  一股怒气。

  可他也知道,若是动了世家,国本将会动摇。

  其主要原因太简单了,大夏王朝一直有一个内乱。

  建德。

  他一日不死,永盛大帝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