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风评更变,百姓沸腾,灾后交锋,古树变化_大夏文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七章:风评更变,百姓沸腾,灾后交锋,古树变化

第(1/3)页

  百官退朝。

  京都内。

  消息也在一瞬间宣泄而出。

  实际上整个大夏京都,都在等这个瓜吃。

  顾锦年违法乱纪,滥杀无辜,更是导致江宁府民不聊生,如此大的罪状落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将是株连九族之过。

  百官压抑了四天。

  所有人都期待着,今日皇帝会不会处罚顾锦年。

  有人认为,顾锦年终究是镇国公之孙,可能会小惩大诫,然后不了了之。

  也有人认为,顾家本身家大业大,皇权忌惮,如今发生这种事情,必然要痛下杀手,给顾家一个教训。

  后面镇国公亲自上朝,在路上的时候,被百姓看到,也引来无数争议。

  现在所有人都等着朝会结束,然后问清楚情况。

  梅花胡同。

  这是京都有名的胡同,大大小小的胡同,连成一串,因为地段过大,唱曲的,卖东西的,孩童老人,基本上都聚集在这条胡同上。

  一些人正在高谈阔论,关于顾锦年的事情。

  可就在此时。

  一道身影快速走来,满头大汗道。

  “出结果了,出结果了。”

  “全是误会,全是一场误会啊。”

  来人是某个官员家中的家仆,给当官的干活,在民间还是有些地位。

  如今朝会结束了一个时辰,事情已经在权贵圈子里面传开了,那些家丁啊侍女啊,都有所耳闻。

  得知朝会结果以后,马上传到了百姓口中。

  “江宁府洪灾已被平定,是顾锦年献策,现在江宁府米价已经跌到四两银子一石,朝廷把所有米商屯粮全部买下,开仓放粮了。”

  来人大口大口的呼吸,同时上气不接下气,将得到的消息告知百姓。

  此话一说,顿时引起掀然大波。

  “什么玩意?”

  “江宁府米价回归正常了?”

  “什么什么啊,昨天还不是说,一石米涨到了好几千两了吗?怎么今天价格就平稳了?”

  “这不可能吧?咱们京都的粮米,一石也要五两三钱啊,你说江宁府四两?真的假的啊?”

  刹那间,百姓们直接傻了,他们还在等结果。

  没想到,听到了这个消息。

  “没有错,这是朝会的结果,文武百官都傻了。”

  “是顾锦年献策,圣上特意隐瞒,就怕有奸臣勾结商人。”

  “而且,之前那帮闹事的读书人,已经招供认罪了,是有人收买他们,想要去找顾锦年麻烦,甚至还想要谋害顾锦年。”

  后者开口,极力解释,这是一手资料,肯定要拿出来显摆自己的消息灵通啊。

  “什么计谋啊?能让江宁府米商老老实实降价?哄小孩的吧?”

  “是啊,哪里有这样的计谋,你要说降到几十两银子一石,我信,你要说四两银子一石?老头子我死都不信。”

  “灾荒之地的米价,还比咱们京城的便宜?这不是骗人吗?”

  “是啊,那帮米商有这么好的心?有这么好的心,早干嘛去了?”

  百姓们完全不信啊。

  “你们别不信,一开始我也不信,后来听府上管家上。”

  “这位世子殿下,当真是聪明绝顶,你知道他是怎么弄的吗?”

  “他先让江宁郡郡守私底下与商人合作,表面上是同流合污,允许这些商人大肆涨价。”

  “然后再暗中派人,于江宁府内,哄抬粮价,再让自己去买,粮价从一百二十两,一路飞涨到二百两,三百两,四百两,甚至到最后六百两银子一石。”

  “到了这个时候,我问问你们,如果你们当时在江宁府附近百里左右,你们会做什么?”

  男子脸色涨红,面对众人的质疑,他很不服气,但他今天必须要说服这帮家伙。

  随着他提问。

  众人几乎不假思索道。

  “肯定是去卖米啊。”

  “六百两一石?我三百两一石我都去卖。”

  “卖一石我就发财了。”

  “是啊,别说百里了,就算是三百里,租几辆马车,找几个年轻力壮的,一起干一票,卖十石粮米,我这辈子都不愁了。”

  老百姓们下意识回答,这是很正常的想法。

  “对。”

  “世子殿下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整个江宁府周围十八府地,所有百姓全部将屯粮拿出来,甚至有一些农户,提前割麦,送到江宁府。”

  “等到了江宁府后,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男子异常激动道,同时也吊足了百姓的胃口。

  “发生什么事了?”

  “快说啊,别在这里磨磨唧唧的。”

  百姓开口,询问着对方。

  “世子殿下,立刻让十三艘龙舟赶往江宁府,上面全是粮食,再让官府开仓放粮。”

  “实际上这粮仓里面,包括运的粮食,最多只能坚持不到半个月。”

  “可这些外乡过来卖米的人,他们不知道啊,他们只知道,粮食运过来了,那些受苦的百姓,不用再花银子买粮食了。”

  “这下子这些外乡人一个个急的头昏眼花,他们耽误一天,所有的人工成本,而且还住宿,甚至还要防备一些难民抢夺粮食,可谓是提心吊胆。”

  “所以一咬牙之下,疯狂降价,有人带头降价了,马上都跟着降,价格从什么几百两直接降到几十两,可难民们根本就不买。”

  “最后降到七八两银子一石才有人陆陆续续买,可买的不多,他们耽误不起,最终降到四两银子一石。”

  男子唾沫四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说的有模有样。

  “你们知道这外乡人有多少吗?听说江宁府四百多条小道,全部都是运粮的人,都想过来发财。”

  “这样一来,江宁府内的米商一个个苦不堪言,再官府的严厉禁止涨价之下,又想到再有一个月是丰收之时,担心自己的粮米变成陈米,所以与官府签订粮单。”

  “按照四两一石,全部被官府买下,这可是江宁郡郡守亲自写的奏折,昨日就送到了圣上手中。”

  “据说江宁府内,那些米商屯粮,足够江宁府百姓吃三个月,再加上外乡人送来的粮食,够吃两个月。”

  “这前前后后五个月,算上即将到来的丰收,还能再等一次丰收。”

  “朝廷已经派人去周围十九府预定粮食,而且江宁府所有主道,工部已经派人去修缮了,最多三个月就能通行,等到这个时候,朝廷也可以运粮。”

  “江宁府百姓,根本就不愁吃,再也不会饿死人了,你们现在信不信。”

  男子说到这里,深深吸了口气,说话太激动了,差点岔气。

  果然,话都说到这里,而且说的如此通透简单。

  这群老百姓怎可能还听不明白?

  他们自己换位思考一下,就觉得一切理所当然啊。

  “嘶,这个世子殿下,当真是聪慧啊,居然用这种招式,好,好,好。”

  “这样一说,我就信了,你要说突然一下降价,我绝对不信,可用这种计谋我信了。”

  “好啊,先用高价吸引周围百姓,让他们送来粮食,然后开仓放粮,这些外乡百姓,不可能在江宁府久留,他们就是过来做一笔快银买卖,如果耽误时间久了,成本耗损大。”

  “再加上我们这种老百姓也是安分守己之人,能赚大钱就赚,赚不到也不心痛,不像那些商人,一个个奸诈无比,好,好,这个计谋当真好啊。”

  “不愧是能写出千古文章之人啊,世子殿下当真是才华横溢,智慧无双。”

  “这样一说的话,之前那帮读书人当真有问题啊。”

  百姓们对顾锦年的风评,几乎是一瞬间变了,一面倒的夸赞顾锦年。

  甚至对那些书生产生了巨大的怀疑。

  “的确有问题,好端端突然一下集结这么多人,肯定有人在暗中搞事。”

  “对对对,这样一说我也觉得,你们有没有发现,咱们什么都不知道,江宁府到底是什么情况,一概不知,他们怎么一下子就知道了?”

  “没错,还有一点就是,江宁府粮价增长,按照当时的情况,跟顾锦年有什么关系?”

  “对啊,关顾锦年什么事?就硬着去找顾锦年麻烦,这肯定有阴谋。”

  一时之间,百姓们对顾锦年的感官,直接从嚣张纨绔,变成了一心为国的受害者。

  而梅花胡同只是一个缩影。

  整个大夏京都,到处都是这样的声音。

  光说,百姓完全不信,可不知道为什么,顾锦年的策略,被直接公开了。

  理论上这种策略是不可能公开,即便是百官知道了,也不可能传到百姓耳中。

  是有人在故意散播这样的事情,将计谋公开之后,百姓们也恍然大悟。

  因为这计策无论是任何角度来看,都没有任何一点问题。

  只不过,现在麻烦最大,是京都一些读书人。

  他们成群结队,在各自家中,探讨这件事情。

  张府中。

  三四十人名儒生聚集,张赟作为代表,此时此刻,他站在人群当中,正在慷慨激昂演讲。

  打算鼓动所有读书人,去皇宫喊冤,并且直接树立顾锦年十条罪状。

  要为百姓鸣冤,也要为那些同窗鸣冤。

  可就在张赟热情演说之时,几道人影快速跑来,将外面传闻全部告知众人。

  一瞬间,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是顾锦年所献之策?”

  “嘶,此计当真是恐怖啊,这是阳谋。”

  “怪不得江宁府粮价暴增,原来另藏玄机啊。”

  “这般的计谋,当真是又狠又毒,把江宁府米商玩弄于鼓掌之中。”

  “这计谋,前所未闻,我想都不敢这样想,这对人心把握的太足了吧。”

  这一刻,所有书生都傻了。

  他们之所以敢聚集,要呼朋唤友去皇宫伸冤。

  主要底气还是来自于江宁府民不聊生,百姓受苦受难,拿这个当盾牌,根本无惧一切。

  可现在事情弄清楚了,的的确确是顾锦年献策,顾锦年不但献策,还完美解决江宁府粮灾之祸。

  前前后后五天时间,平定江宁府之乱。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即便他们对顾锦年充满着敌意,可当听完这计策之后,他们内心不由自主的钦佩顾锦年。

  “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啊?”

  “还要继续闹吗?”

  有人咽了口唾沫,忍不住询问众人道。

  “还闹个屁啊,来的时候我爹特意叮嘱我,千万不要牵扯进来,镇国公在朝堂之上大发雷霆,陛下也雷霆大怒。”

  “这三千四百多同窗,只怕都要倒霉,的确有人在暗中挑拨唆使,现都认罪,这些认罪的,必死无疑,其余三千四百人,可能也要遭严罚。”

  “若我等还敢闹事,陛下怎么处置我不知道,只不过顾家一定不会放过我等的。”

  “你们还敢闹吗?”

  对方开口,说起这事,神色略微难看。

  果然,此话说完,在场所有读书人都情不自禁地咽了口唾沫。

  认罪认罚的全部要处死。

  其余三千四百人都要受到严罚,这就很恐怖。

  所谓法不责众,更何况是三千多读书人?只要不是发生极其恶劣的事情,估计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现在陛下要严罚,顾家也会出手,可想而知,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说明显一点,这位大夏皇帝要对文人出手了。

  “咳咳,张兄,我还有要事,就先行回去了。”

  “哎呀,李兄,一同回去,我也有要事。”

  “既然是一场误会,那愚弟先行告退了。”

  “原来是有人挑拨离间,我就说怎么感觉有些不对,莪先回去,好好研究研究。”

  当下,众人你一句我一句,纷纷开口。

  他们愣是不敢继续待在这里了,生怕回头有人来查,发现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